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新型主体“领舞”現代农业
来源:人民日報   2014年01月07日   阅读:

家庭农场亩收益比散户多两三百元,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引领現代农业發展

連片的麦田泛著青绿,如同给苍黄的大地鋪上了一层绿毯。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滋鎮街村農民胥新福正在給 “口渴”的小麥澆“冬水”。

老胥澆的是鎮上的德強農場給濟南小麥研究所訂單種植的育種小麥。去年6月,胥新福將家裡10來畝地全部流轉給德強農場,自己在農場打起了工。“1畝1000元租金,相當於以前豐收年成的收入,務工每天還能掙70元,比自己種劃算多啦!”

德強農場去年5月成立,目前流轉土地5100余畝。除了地租,僅僅玉米季,農場就支付了周邊農民10余萬元務工費。

一畝租金1000元,農場還掙錢嗎?“農場與散戶相比,目前每畝淨收益多兩三百元。”農場負責人馮樹強亮出了“家底”。

同樣大田種玉米,德強農場全部訂單種植,品種有鮮食玉米、水果玉米、專門制作爆米花的爆裂玉米等。即使同樣種普通玉米,農場也比普通農戶高出一籌,提前兩三周把玉米和秸稈全部粉碎,打包賣給養殖企業。去年澇災嚴重,農場玉米平均畝產值還是超過了2000元。

農場的節本增效門道還有不少。通過與北京等地的超市、飯店等合作,訂單種植奶油南瓜、玊珍果等高檔特色蔬菜。投資500余萬元建成德強小鎮農資一條街,引進史丹利、中化等多家農資直銷商免費入駐,每噸農資比市價便宜數百元……

“作為我縣第一家注冊成立的家庭農場,德強農場除了帶動周圍群眾增收,還通過示范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對我縣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陵縣副縣長張登福說。

新型主體加速發展,社會、農戶都認可,政策傾斜支持的同時要引導健康發展

“去年,全縣糧食總產‘十一連增’。這其中,以德強農場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功不可沒。” 張登福介紹,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后,陵縣積極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路子,大力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備案的種糧大戶有56戶,注冊家庭農場18家,合作社910家,全縣流轉土地總面積10.2萬畝。

馮樹強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在北京打拼多年。“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讓我看到了建家庭農場,做現代農業運營商的巨大機會。”

縣裡的傾斜支持更加堅定了馮樹強做大做強的信心。目前陵縣節水灌溉項目已在德強農場實施,建成后旱澇都不怕。縣發改委主動為農場申請物聯網示范工程區域試點。德州市農科院把德強農場作為示范基地,提供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實驗示范。

“政策支持非常給力。”但馮樹強也坦言,農場規模擴大以后,面臨著農忙季節大型農機不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不夠,農業保險賠付標准太低等現實難題,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

“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取得了社會和農戶雙認可的良好效果。願意下鄉的工商資本越來越多,農民流轉土地的意願也越來越強。” 陵縣農業局局長劉明偉介紹,下一步在促進新型主體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兩大問題。

其一,有的地方以爭取項目、扶持資金為第一動力,盲目流轉土地,新型主體普遍弱小,910家合作社隻有3家全國示范社,接下來要重點做好提質增效工作。

其二,對工商資本下鄉,下一步要加強事前審查,事后監管:看工商資本有沒有能力做農業?流轉土地后干什麼?是否會損害農民利益?嚴防以發展農業的名義要地、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