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浙江瑞安:同样种蔬菜,何以有人赚有人赔
来源:瑞安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阅读:

赵仁勇的大白菜烂在地里

  当前,我市马屿、汀田、飞云、塘下等地出现白菜、榨菜滞销乃至烂在田头的情况,受损严重的,大多都是种植散户。菜贱伤农是老问题,但需要用新视角看待。菜农尤其是种植散户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市场需求种菜,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竞争力。

  眼下正是榨菜、白菜、花椰菜等蔬菜上市的季节,但不少菜农向本报反映,蔬菜价贱伤农,一些农户干脆让菜烂到地里。

  新鲜蔬菜烂在地里 散户为何更受伤?

  记者前日来到南滨街道阁二村田头时,农民郑中灶正开着一台履带式拖拉机,把自个种植的榨菜打烂在田里。他心疼又无奈:“实在是没法子啊!榨菜价格很低,每公斤仅售0.4元,工人每天的工资需付200元,卖榨菜的钱还抵不上工人工资。”

  郑中灶今年共种10多亩榨菜,去年底收成至现在,仅销售了一半左右,算算成本和收入,每亩损失约500元至600元。

  像这样的让菜烂在地里不是单例。

  “大白菜批给商贩每公斤才1元钱,除去管理费、运费、人工等成本,根本没利润,还不如不要。”前日,塘下镇官渎村下垟片,来自贵州正安的农户赵仁勇心酸地望着一地大白菜说。

  旁观的我们,心里也格外难受。赵仁勇来瑞安租地种菜已有10个年头,但今年大白菜格外价廉,根本没有利润可言。

  “近段时间,田头菜价低,真正难捱的,大多都是种植散户。”市农业局菜篮子办公室副主任吴树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前,我市马屿、汀田、飞云、塘下等地的部分农村确实出现白菜、榨菜滞销乃至烂在田头的情况。

  “最近,外地白菜、榨菜上市数量较多,散户们又没有及时外销蔬菜,供大于求,导致价格走低。”吴树业说,散户一般只种十来亩,批发商不愿意为这点产量挨家挨户收购,散户只能自己肩挑到市场上卖,或者靠个人和大户的关系,让大户销售时,顺带搭上自家的菜,这解决不了大问题,一旦供大于求,就容易出现蔬菜烂在地里的情况。

  规模种植户赚了 他们拿什么抗风险?

  同样是种植榨菜,种植大户张小国对于种植榨菜机遇的把握比普通农户好多了。

  张小国今年在南滨街道团前村、阁二村承包农田200多亩,他种植的榨菜亩产值3000至4000元,每亩可赚400至500元。

  “种榨菜前,我专门去市场调研,发现榨菜种植户多,而且品种单一。考虑到今年春季榨菜有可能存在滞销风险,我及时把握机遇,赶在农历正月前就把榨菜卖光了,不但没有损失,还赚了一笔钱。”张小国说。

  我市的全国种粮大户标兵陈庆福,不仅在种植水稻上“杠杠的”,还是一名蔬菜收购经纪人,对榨菜种植及销售有不同的见解。“谁说价贱伤农?今年一些规模种植大户,仅仅三五个月,赚了10来万元的人,挺多。”陈庆福说。

  “大家都说榨菜丰收就降价,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陈庆福说,去年农历年底至今,他总共收购了200万公斤榨菜。平均收购价每公斤0.66元,高的时候1公斤1元,和往年相差不大。他认为,榨菜和水稻种植一样,都是因人而异,越是散户,种三五亩,越不容易赚到钱;而规模越大、肯投入、有技术支撑的人大多都能赚到钱。

  “大户投入大,肯定想方设法赚钱,否则一亏就是一大笔。”陈庆福说,大户规模种植,能统一协调人工、分类经营、使用先进技术和品种,在亩均投入上少,农作物产量高;反之,仅种三五亩、不在意效益,对品种没要求,随意性大的散户,越容易亏本。陈庆福说,散户种植量少,产品质量、价格没有优势,投入却一样不少,随着人工费用上涨,亏本是正常事。

  陈庆福还认为,规模种植效益提升后,产地知名度反过来会影响农民的效益。“在外地,榨菜种植面积比瑞安大了许多倍,丰年更能丰收,为什么?当地的农民名片上印的是‘中国榨菜之乡’的头衔,就像瑞安是‘中国汽摩配之乡’一样,奔着这个名头来的人多了,销量、价格自然也就上来了。”

  为此,记者还专程去花椰菜育种专业村马屿镇上郑村走访。

  在位于上郑村的浙江庆一种苗有限公司的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在设施大棚内给花椰菜夹花授粉,这些花椰菜采取分批错时播种的方法,延长花椰菜开花和收获时节。

  庆一种苗公司总经理郑永阔说,花椰菜留种育苗可让花椰菜分批种植,避免花椰菜集中上市导致农民损失。据悉,这里培育的花椰菜种子,每亩产量能达4000公斤,亩收益可达8000元。

  郑永阔的介绍证实了陈庆福的话,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差异化经营,搞好经济作物生产,不能只靠天吃饭,而需要动更多心思。

  短评:

  让每位农民都增产增收

  同样是种植蔬菜,同样付诸艰辛,为什么规模大户能挣钱,而低小散户却不能?说到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大户能更好地嗅到市场商机,更能抵抗风险。

  菜贱伤农是老问题,但需要用新视角看待。因为散户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农产品价格由收购方单方面决定,行情好时就提高价格敞开收购,行情不好时找各种理由拒收,将本该由双方共同承担的市场风险,大部分转嫁给了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散户。

  种菜也是一门学问,散户要向优秀大户多学习。大户能根据市场的节奏,按需种植、销售作物,哪个品种产量高、哪个品种销路好,能直接进行比较,到下个种植季节马上调整,更能保证产品品质,而对这一节奏的把握,正是散户最缺乏的。散户们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水平,提高产量和竞争力。

  政府扶持还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普通农户和大户一样,分享政策、信息、资金的红利。千百年来,农民都是弱势群体,低小散户则是“弱势中的弱势”。近些年,我国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新增农业补贴也纷纷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在扶持大户的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把更多目光投向受资金和规模限制的低小散户,走村入户关心农民的实际难题,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大户的引领作用,让政策、资金、信息惠及所有农民,让每位农民都能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