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浙江台州温岭大白菜又遭遇大面积滞销 何时能走出怪圈
来源:浙江在线   2014年04月03日   阅读:

2014年,千余亩大白菜滞销烂在地里

2008年,数千亩大白菜无人采。(资料图片)

今年,温岭大白菜滞销,菜农将自家烂在地里的大白菜翻耕入土当肥料。

  从2008年到现在,温岭大白菜已经历了从滞销、正常到价格飙升的三个轮回,今年是第4次遭遇大面积滞销。目前,15000吨大白菜因滞销被烂在田头。人们不禁要问——

  日前,一则“温岭15000吨大白菜滞销将烂在田头”的消息牵动着众人心。据温岭市农业部门调查,2013年—2014年度,温岭种植大白菜7200亩,至3月下旬,还有1000多亩秋冬大白菜留在田里,其中七八成已抽薹,丧失商品性。这是2008年媒体首次报道温岭大白菜“待嫁”以来,温岭大白菜第4次遭遇大面积滞销。带着大白菜为何滞销?为什么年年难卖年年种?大白菜如何走出周期性“寒流”怪圈等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损失几许

  3月25日,温岭市东浦新塘,一片面积20多亩的大白菜,有些已抽薹开花,有些已经腐烂,但还有一些是正常的,可以食用。这天阳光明媚,一只只硕大的大白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下午1时20分,一台大型拖拉机在白菜地上碾压旋耕。不到两个小时,20多亩大白菜变为一片平整的园地。

  去年秋天,菜农陈文彬在东浦新塘种了26亩大白菜,“我是9月底种的,70天后成熟上市。可到元旦后一直没有客商上门收购。眼看行情不对,我立即到福州、上海等地找销路,但运到当地批发价只有二毛七八一斤,春节前后陆陆续续卖了三四亩,不划算,就没有再卖了。”陈文彬说,为赶毛豆、西瓜等夏季作物的播种,这天他雇来拖拉机,将没卖出的20多亩大白菜碾压打碎,翻入土中。“不算自己的劳力钱,总共损失4万多元。”

  陈文彬扳着指头算起了成本:每亩土地承包费900元,种子费300元,农药化肥400元,民工和机械操作费等100元,合计成本1700元。

  温岭等地的冬季大白菜大都在国庆前播种,陈文彬的20多亩大白菜和其他农户一样,种子差不多都在9月20日至30日间入土。

  哪里知道,在遭遇近60年最强高温热浪袭击后,2013年10月7日,23号强台风“菲特”袭击浙江,带来百年一遇的罕见降雨。温岭本身是一个易涝地区,加上东浦新塘地处海涂,陈文彬承包的菜地及周边菜地全部被淹。

  积水退去后,陈文彬们又四处找种子重新播种,前后买了两次种子,这样一算,每亩成本升到2000元。

  “我不知道温岭全市多少大白菜没卖出,我只知道周边种大白菜的,十个能有两个赚就高兴了。”菜农张迪(化名)说。

  为何滞销

  “主要还是天气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林燚说。

  农技人员分析天气导致大白菜滞销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述强台风“菲特”影响。“菲特”带来的暴雨淹没了菜地,为赶农时,菜农差不多都在积水退后的10月10号前后两三天时间内补种,播种期高度集中,使得成熟上市时间较往年的前后错开半个月更为集中。第二个天气因素是暖冬。许多人或许不记得,2014年春节,很多人是穿着衬衫T恤出去游玩的。春节期间的高温晴好天气,致使大白菜快速生长,缩短了供货期。

  “温岭菜农种植的大白菜主要供应杭州、上海等地市场,冬季一暖和,北方大白菜也往前赶季节,全国各地都提早上市抢战大城市市场。由于运输距离和民工工资差异等,山东等地的大白菜价格更低,温岭的大白菜没有了竞争优势,出现卖菜难也就在所难免。”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农技推广站农艺师杨瑜斌等分析指出。

  笔者深入采访发现,每一年的大白菜滞销,或多或少都与天气有关。

  2012年12月,温岭市箬横镇龙岗村蔬菜基地上的大片早熟大白菜无人收割,眼巴巴看着辛辛苦苦种植起来的大白菜白白烂在地里。

  石桥头镇横湖村菜农郭云富就认为,2012年冬天的早熟大白菜滞销,主要原因在天气。那年,温岭遭遇了强台风“海葵”。2012年8月8日3时20分,在象山县鹤浦镇登陆的强台风“海葵”,水汽充沛,让温岭遭受到直径200公里10级风圈的横扫。除了菜农,不少种西瓜的瓜农也遭遇到农作物遭水浸泡的损失。惜地如金的瓜农,灾后纷纷通过抢种早熟大白菜来弥补台风造成的损失。

  郭云富等农民栽种的大白菜早熟5号,生长期约55天甚至更短。温岭往年种植早熟大白菜也就1000亩面积,2012年那场台风灾害后,瓜农及菜农们一下种植了数千亩。

  分析2012年早熟大白菜滞销原因时,菜农们认为台风“海葵”影响是主因。但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农艺师王弛则认为,农民选种的大白菜品种也是个问题。因为早熟5号是一个只适宜当地销售的品种,不适宜长途运输,易腐烂。如此大面积种植,出现卖难也就不为怪了。

  此外,受利益驱使,盲目跟风,种植过量是另一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受2012年—2013年度大白菜种植效益较好的诱惑,温岭本地种大白菜面积有所增加,而江苏、山东等地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增加,造成大白菜供大于求。

  何以屡亏屡种

  温岭大白菜卖难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是2008年。当年3月,笔者在温岭市松门、箬横和泽国等地采访时看到,大片的白菜静静地躺在地里,有的正在开花,有的已经干枯,有些开始腐烂。温岭市蔬菜协会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没人采收的大白菜估计有2000多亩,原因一是种植面积增加,2007年秋冬,1.5万亩冬闲田种了蔬菜,其中大白菜占了相当比例;二是消费量下降,温岭人近年来在选择蔬菜时更喜欢选择那些价格相对贵的时令蔬菜;三是农民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造成农业生产出现一年好一年差的现象。

  2011年是大白菜滞销最严重的一年,“浙江省商务厅的调查数据显示,这年3月,温岭市冬季大白菜滞销面积5000亩,产量1.5万吨左右”。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以《1毛钱一斤也没人要温岭三千万斤大白菜滞销》为题予以报道,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浙江日报等媒体也纷纷予以关注,帮助菜农找销路。

  算上2012年冬天的早熟大白菜滞销,2014年是最近几年第四次出现大白菜滞销。

  “这样隔三岔五地滞销,菜农为何还种大白菜呀?”人们禁不住发出疑问。

  “种菜就像赌博,看有没有运气碰上好的年份。”不管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菜农,在回答笔者的这个问题时,都以“种菜像赌博”来比喻。

  箬横种菜大户江志根种了十几年的大白菜,菜市的跌宕起伏他感受最深。2010年,大白菜就像股市里的牛市,一路飘红,高歌猛进,最高时每公斤卖到1.4元。那年大白菜产量属于正常年份,每亩6500公斤—7000公斤,每亩收入八九千元。2011年,大白菜行情一下跌到了低谷,一毛一斤都卖不掉,到最后还有部分烂在了地里。

  和江志根乘“过山车”的感觉一样,陈文彬也经受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2012年秋天栽种、2013年春季采收的冬季大白菜就获得了空前丰收。”陈文彬说,“去年这个时候,一开始就卖三四千元一亩,后来商贩上门收购,越收越高,每亩卖到五千六千元,最高时甚至卖到每亩1万多元,而且商贩还自己雇工来采摘。可是,今年行情就不行了。”

  “菜农屡亏屡种,除了天气这一不确定因素和多少有一点博彩心理外,很大程度上与大白菜种植技术简单、销售面广等因素有关。相比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番茄、辣椒等比较,露天种大白菜是投入最省、风险最低的一种农作方式。”杨瑜斌分析说。

  正因为种大白菜有了博彩味道,这些年,温岭很多菜农都有了风险意识,虽然2010年、2013年等年份有不少菜农赚得盆满钵满,但从未尝试过种大白菜的人并不眼红,不会贸然入行,他们深知,菜市有风险,种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