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不能让农民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2014年04月03日   阅读:

有部小说《人生》,描写了改革初期陕北高原一农村青年的跌宕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很有才华,向往城市生活,为离开土地、拿上城里户口,通过走“后门”进了城,吃上了“国家粮”,工作干得红红火火。可不久就因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成为“城里人”而被赶回农村,再次成为农民。在慨叹主人公在特殊年代“不择手段”的人生打拼经历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城乡户籍制度壁垒和二元体制桎梏对农村人才的压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乡二元体制却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姑不论农民工“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的“二等公民”的身份歧视,姑不论年复一年的春节期间中国上亿人口迁徙背后的“候鸟”现象,姑不论10余年前大学生孙志刚被殴致死引发的“天堂不要暂住证”的社会悲呼,且说最近,成都一女士竟然作出与亲生父亲结婚的荒唐之举,为的只是让农村父亲能享受城里医保。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发展“势差”,就像一个抽水系统,把农村的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单向抽到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化,农业成了“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成了全面小康的短板,农民成了最大的低收入弱势群体。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课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决定》确定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广袤农村和亿万农民站在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相比30多年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这次改革瞄准千百年来导致三农落后的“病根”,其可能遭遇的困难阻力也必然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以驰而不息的韧劲和蹄疾步稳的节奏,打好农村改革总体战、攻坚战、持久战。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要害,就是要通过改革,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权和更多的财产权,让农业成为赚钱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农村成为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促使更多“金凤凰”愿意飞进来、栖下来,形成城乡发展良性互动。这就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变农业“小、散、低”的现状,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这就要统筹考虑城乡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使农民不再输在起跑线上;这就要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住房财产权流转、抵押、担保等权能,将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个人,实现城乡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让农民资产资源活起来、收入门路多起来。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是一块“硬骨头”,要把这块“骨头”啃下来,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农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改革热情和智慧,是推动农村改革的主体。曾经,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今天,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一定能够趟过深水、涉过险滩,迎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崭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