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从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到2013年成功创建中国蔬菜之乡,四川省彭州市以深厚的农业本底和农耕文化为依托,拉开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帷幕,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0亩,蔬菜年产量达200多万吨,融合了生产、科研、加工、物流、体验的蔬菜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促使传统农耕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型升级
彭州市距四川省会成都市区仅25公里,气候温润,素有“天府金彭”、“天然温室”美称。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生产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丰富,菜味香浓、口感上乘,被形象地称为“大地菜”。
更为特别的是,长久以来彭州有种植水稻的传统,每年5月~9月,菜地就会变稻田。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介绍,稻菜轮作的模式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更加有利于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如果说彭州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稻菜轮作的传统模式是天赐和传承的,那么打造引领能力强劲、区域特色鲜明的10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则是转型升级的大手笔。彭州以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特色规模产业发展竞争优势,促使零散、低端、无序的传统农耕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记者在濛阳镇看到,以凤霞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形成了空心菜产业发展区,实现了“五统一分”生产管理方式,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有效解决了蔬菜保价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两大问题。濛阳镇副书记文得祥说:“通过组建合作社等方式,推进了蔬菜种植标准化。”
随着彭州蔬菜产业发展,一些知名企业进军蔬菜产业,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依托中国(彭州)蔬菜科技博览园,进行高新蔬菜培育、蔬菜冷藏、加工和保鲜,全方位增强蔬菜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也开始积极主动打造品牌。目前,彭州不仅培育了100多个农产品品牌,而且拥有了“彭州大蒜”、“彭州莴笋”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门山”大地蔬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也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