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创新引领,深化改革”专题记者会召开。就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等问题,省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第四大主粮马铃薯、农田水利、合作社,成为发布会上的高频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一体化大市场格局的逐渐形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一户零散的个体经营主体与现代化规模化大农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劣势突出,山东农业各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省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蔬菜系主任刘世琦说,“应该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省具体实际,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形成我省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创新思路。”
刘世琦还提出要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刘世琦说:“应该尽快修建一批河道水库、平原水库,把有限的宝贵降水留存下来,实现洪水资源化,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邓相超对此深表赞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该突出强化。修建高标准的农田排灌设施,才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在经营项目上,刘世琦将第四大主粮马铃薯视为山东的机遇。刘世琦说,农业部宣布把马铃薯列为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山东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薯类生产,并可一年两作。我省需积极响应,尽快出台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相关措施和规划布局,并纳入粮食管理范畴。
“山东的马铃薯种植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加工、贮存等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贮存,马铃薯属于鲜活农产品,贮存设施的建设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刘世琦说。
项目需要主体去经营。刘世琦说,农业发展方式要创新,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应远超现在。“虽然合作社、家庭农场不在少数,但发展不够均衡,很多都是只有名没有内容的空壳。”刘世琦说,“政府应该在技术、人才、经营方向、产业规模等方面进行扶持。比如农业部门科技人员进驻新型经营主体,给他们解决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