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华盛农业:骨子里的市场基因
来源:农民日报   2015年06月16日   阅读:

编者按去年11月,中国种子协会公布首批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15家企业中,山东有三家入榜,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华盛农业一直被视为“销而优则育”的典型蔬菜种企,上世纪末开始闯出了一条从代理国外种子到自主研发育种的转型之路。如今,该公司品种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倍受欢迎,而且已经成功“走出去”。华盛农业的“育种经”,念得到底有何不同?本期与您一起走进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6月初,华盛农业董事长李兴盛刚刚从波兰的克拉科夫市回到山东青州,巴基斯坦的种子经营商们就赶来谈合作的事宜了——代理华盛农业的蔬菜种子。

  “在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的蔬菜种子市场上,我们已经慢慢站稳脚跟了。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东欧市场,为华盛种子‘走出去’找准育种方向。”华盛农业外贸部经理刘超所说的“此行”,是包括他和李兴盛在内的华盛农业一行6人赴波兰克拉科夫市参加2015年世界种子大会的行程。

  5月23日,华盛农业带着精心准备的“玉珠”西葫芦种子、“CR春峰”白菜种子、“长胜”辣椒种子等赶赴波兰。除展示品种和企业形象之外,“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东欧市场的认识!”刘超告诉记者,与国内不同,东欧的蔬菜需求主要集中在西葫芦、萝卜等几个品种上,而且市场更欢迎个头儿小一点,品质好一点的“小而精”蔬菜。“不仅是东欧市场,我们也希望通过参加本届世界种子大会深入了解一下中东市场。”

  事实上,华盛农业三四年前就已不断关注中东市场,并通过黎巴嫩的一家企业在中东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了试种,目前正着手进行商品化开发。

  不遗余力地了解市场!对华盛农业这家脱胎于种子代理商,“销而优则育”的蔬菜种企来说,骨子里就带着市场基因。

  市场说了算

  ◇◇商品性好的种子,紧俏的时候比其他品种价格高;集中上市时,又比其他品种销得快◇◇如果说西葫芦品种一直是华盛的“金牛”产品的话,辣椒、萝卜、西瓜等则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创办于1994年的华盛农业,靠代理国外大牌种子起家,很快打开了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商业化育种转型的原始资本积累。1998年,华盛启动转型,开始自育品种。经过了2001年~2002年的最困难阶段后,终于在2006年春天育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生土长的“冬绿”西葫芦良种。凭借着良好的商品性,华盛西葫芦品种备受市场欢迎,仅用一年时间就把青州主场的“洋种子”驱逐出去了。

  “我们父子两代做种子经销,从90年左右就开始卖种子了。”青州市高柳镇的种子经销商邢贵阳非常认可华盛“绿尊8108”西葫芦品种,“2012年,我开始接触‘绿尊8108’,从试销推广的情况来看,这个品种无论从颜色、长势、产量还是商品性上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

  华盛农业2008年育成的“绿尊8108”西葫芦品种,适宜早春和秋保护地种植,如今在全国早春市场上占20%的市场份额,局部市场上占到60%以上。

  邢贵阳告诉记者,一般西葫芦品种颜色要么不够绿,要么绿得发黑,而且白花斑比较大;但“绿尊8108”是翠绿色的,白花斑小。商品性非常好,市场上西葫芦紧俏的时候,“绿尊8108”要比其他品种价格高;西葫芦集中上市时,“绿尊8108”又比其他品种销得快。“而且,长势也很协调,这样就方便了农民的田间管理。”邢贵阳说。

  如果说西葫芦品种一直是华盛的“金牛”产品的话,辣椒、萝卜、西瓜等则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四五年前,青州市何官镇汇泉种子经营中心开始经销华盛西葫芦种子,卖了一年就开始代理华盛“长胜”尖椒种子。“我是先接触华盛公司的人,后接触的华盛种子。”汇泉中心负责人崔光慧是个直爽人,她告诉记者,中心每年销售尖椒种子4万包左右,“长胜”少说也能卖2.5万包,而且质量也没话说。

  距离汇泉中心三十多公里外的谭坊镇下坡村,村民蒋春强种的也是“长胜”辣椒。蒋春强2011年开始试种该品种,连续坐果能力强、品相好、抗性也不错,“长胜”的主要性状在蒋春强看来是“谁种谁知道”,而商品性则是“看了就知道”。

  “跟相亲一样,人家来买咱的辣椒,不都是先看第一眼顺眼不顺眼嘛?!”说完辣椒,蒋春强的玩笑话锋一转,“买西瓜就不一样了,都是要先尝一口甜不甜。”

  种了13亩西瓜的蒋春强,看中了“华盛极品”西瓜“糖度高”的良好性状,6亩多地里种的是这个品种。

  “既然好,为啥不全种上这个品种?”记者问。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蒋春强笑答。

  分享与联盟

  ◇◇科研人才“三角结构”内部所形成的分享机制,大大促进了商业化育种理念的扎根◇◇靠联盟“科企合作”,“蔬菜新品种展示”、“蔬菜优良品种转让”两个共享交流平台发挥了大作用

  距离华盛农业一千多公里外,种植大户张林华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花坪村流转了300亩山地种植萝卜,每亩地的流转价格是700多元。

  江汉沃野上的肥田,每亩地的流转价格平均也就在700多元,张林华以这样的价格流转山地,底气何来?

  “效益高,我自然敢高价流转。”张林华所种的萝卜品种,正是华盛农业2010年培育的“天山雪”。“皮白,个头儿均匀,口感也好。”张林华的300亩地,总共用了600多罐“天山雪”,平均一亩地的用种成本在100多元左右。由于品种好,张林华的萝卜在市场上很畅销,收购价要比普通萝卜高出1毛钱左右,算下来,张林华在一亩地上,5个月时间种三季萝卜能赚近2000元左右。

  张林华或许不知道,这个给他带来高效益的“天山雪”萝卜种子,是华盛农业研究员曹克友的得意之作。“天山雪、春雪玉、玉峰、富美一号…”山东农业大学蔬菜育种专业学成之后,曹克友来到华盛农业,从事萝卜育种工作,四年时间里他已参与育出了不少市场认可的成果。

  观察育种材料、做杂交计划、观察和记录农场试验…这些工作曹克友每天都在做。“也经常出差去恩施,一方面湖北是华盛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那里也适合萝卜育种。”曹克友说。

  在曹克友看来,蔬菜育种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以常规育种为主,但分子育种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样不容小视。他告诉记者,以前选育一个抗病材料,要到最容易发病的地方大量种植,观察哪一株可以成活下来。“现在在分子实验室里筛选抗病材料,少用60%的劳动量,还能提高60%的准确度。”

  这个给曹克友帮了大忙的实验室,正是由他的校友袁晓伟负责建起来的。“实验室是去年2月正式运行的。2013年,公司筹划建设这个实验室时,我正好博士毕业,入职上岗负责这件事。”袁晓伟所说的这个实验室,全称是“山东省葫芦科蔬菜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以西葫芦、黄瓜、西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主要承担抗病分子标记筛选、纯度鉴定等科研工作。

  李兴盛告诉记者,在华盛农业的125名员工中,科研人员就有46名。像曹克友、袁晓伟这样的硕士、博士研究员有15人,国外专家有3名,特聘国内专家教授有15名。

  科研人才“三角结构”不仅适合育种技术需要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更重要的是“三角结构”内部所形成的分享机制,大大促进了商业化育种理念的扎根。

  “和科研院所的育种理念不同,企业育种一定要市场认可、农民买单才行。”袁晓伟的商业化育种理念,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华盛农业“科研分享会”。

  每个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华盛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崔成根院长,都会亲自或邀请他的朋友们,与公司的科研人员分享世界上最新的育种理念。这位被华盛农业诚意邀请来的韩国专家,不仅带来了他的技术和想法,而且连同他在韩国的“种业朋友圈”一并带来了。“这个圈子有9个人,年纪大的已经75岁了,年龄最小的崔院长也有65岁。每次一个小时的分享,我们受益匪浅。”袁晓伟说。

  对华盛农业来说,育种科研的共享机制,还不仅仅囿于“三角结构”内部。2010年,由华盛农业牵头的12家企业和两所农业高等院校、6处专业科研机构及20多位业界知名技术专家组成了“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运行仅两年时间,即被认定为省级示范联盟。

  靠联盟“科企合作”,“蔬菜新品种展示”、“蔬菜优良品种转让”两个共享交流平台发挥了大作用。自联盟成立以来,成员单位已累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科研工作。5月20日,联盟在青州举办第五届蔬菜新品种展示会,共展出了400多个瓜菜新品种。

  新品种不断涌现的同时,一批“沉睡”的老品种也在市场上绽放新颜。“鲁厚甜1号”甜瓜品种是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出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在1999年就参加了全省厚皮甜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较对照品种增产70%以上;次年参加生产试验,也比对照品种增产了45.1%。而且外观、口感都比“洋种子”更受市场欢迎。

  但是,由于科研院所精力有限,“鲁厚甜1号”迟迟没有商品化,直到华盛农业买断该品种权之前,年供种量始终徘徊在几公斤的数量级上,农民甚至需要托关系才能买到。

  就在联盟成立的第二年,华盛农业与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签订“鲁厚甜1号”转让合同,以50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该甜瓜品种权,才唤醒了这个“沉睡”了十年的好品种。

  本报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