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加强农业科研平台建设 提升包头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光明网   2015年08月11日   阅读:

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农业科研平台建设,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知名农牧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高校和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开展现代农牧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我市与中国农大合作,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景瑞,成立了我市农业领域首家院士工作站——包头市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首次在农业领域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科研团队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建立了自治区农科院包头分院。这些农业科研平台通过开展农牧业科技项目攻关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了我市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

  ●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

  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由成立于1957年的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包头市果树果品研究所于2014年合并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选育、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生物工程等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对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应用技术、技术开发研究。

  该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9名,高级职称16名(其中研究员5人),中级职称24名。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杰出人才1人、草原英才2人、自治区中青年专家8人、深入生产第一线拔尖人才12人、“321”人才工程专家15人,5人获得自治区、包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科研教育与人才基地。

  该院自1957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治区、包头市重大科研项目168项,取得科研成果18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学术著作24部。自主研发育成了农作物新品种26个,尤其是番茄品种在包头市覆盖率达到90%,在17个省市推广面积已经占全国鲜食番茄种植面积的12%。

  该院已成为我市农牧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科研载体。

  ●包头市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

  包头市玉米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是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为宗旨,以“高端引智、互利共赢”为理念,重点研究并形成玉米作物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工程院戴景瑞院士带领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10名专家(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人)首批进站。

  主要职责

  ◎开展我国西北地区玉米产业及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围绕我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市农科院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共同促进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利用院士工作站平台,引进新玉米种质资源,结合我市生态条件,利用改良新种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农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市及西北地区高层次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提供平台。

  开展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包头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的建设

  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包头农科院,制定包头农科院发展规划,组织引导相关学科的教师到实验站开展研究工作,针对包头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专项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工作。

  玉米新品种引进与选育

  加强中、早熟玉米品种的选育,满足机械化收割、高密度种植、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依托院士工作站技术支持,引进产量高、饲用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饲草玉米新品种1-2个,满足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引进玉米新组合,在我市开展示范试验。

  玉米高产技术攻关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团队的成熟技术,建设连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设10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田。

  分子标记实验室建设

 完善现代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所需仪器进行前沿的育种技术研究,引进其成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可拓宽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对目标性状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受体细胞克隆,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南繁加代基地建设

  为了加快农作物选育进程,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在海南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9月至次年5月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工作,把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就可加速世代繁殖,促进早代育种材料的快速稳定,加快品种选育速度,缩短育种年限。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用

  本项目利用包头市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采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低聚木糖生产工艺,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盐碱地改造与利用

  通过对选定的盐碱地进行检测改造和对项目植物群落进行培育和调整,建立连片盐碱地改造后的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园;形成一套利用生物酶工程进行盐碱地改造的工艺和技术规程。

  生物菌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为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生物菌剂开展应用示范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固氮、解磷、解钾,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强化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改善品质。

  ●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

  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康乐及科研团队与包头农科院开展深入合作的科研平台,旨在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绿色农业技术的孵化、集成和产业示范,促进以绿色农产品为主要产出形式的实质性成果转化。

  主要职责

  ◎共同攻克我市制约农牧业生产的技术难题;

  ◎进一步整合我市农牧业产业链上最优质资源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助力体系;

  ◎搭建成果研发、示范、推广的桥梁,打通科研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我市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项目

  寡糖植物疫苗的应用

  利用来源丰富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及果胶为原料,开发出的寡糖植物疫苗和促生长剂对植物病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激发植物的抗旱、抗寒及抗涝等抗逆作用,能有效防控各类病害,防效可达70%—85%,计划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抗逆制剂的应用

  抗逆制剂,能够启动植物本身的抗逆基因,诱导激活植物体内的抗逆免疫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对干旱、冷害、病害、盐碱的抗性。应用抗逆制剂,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计划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昆虫病毒生物农药

  昆虫病毒是昆虫的专性病原物,利用昆虫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进行扩增,经过适当的加工过程,生产出病毒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可直接减少化学农药向环境的释放,具有突出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计划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环境友好控释复合肥的应用

  针对化肥流失的难题,利用天然纳米棒晶自组装分子网络,降低化肥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率,达到控失化肥流失、提高利用率的目的,计划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蔬菜绿色示范基地的建设

  集成使用相关研究所的生物农药新品种,包括s-诱抗素、新奥霉素、寡糖制剂、病毒生物农药、昆虫病原线虫等,进行高产绿色优质高值蔬菜集成示范,计划在我市农业公司、合作社进行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马铃薯灌溉技术的应用

 

引进其研发的马铃薯滴灌精确施肥灌溉技术,计划在我市固阳县等地示范推广,计划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葡萄种植基地及葡萄酒产业建设

  引进优质葡萄品种及先进生产技术,实现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的产业化,加速我市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在该院果树果品研究所开展示范试验。

  玉米高光效栽培示范

  引进高光效栽培模式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平均增产10.8%以上,计划在我市土右旗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包头分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包头分院是自治区农科院第5家分院,该分院的建立标志着包头市与自治区农科院的全面合作步入新阶段,不仅对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包头市及自治区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牧业竞争力意义深远。

  主要职责

  ◎联合开展农牧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基层科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牧民。

  ◎整合包头市和自治区农牧业科技、人才、信息、项目等资源,围绕包头市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联合攻关,研发符合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

  开展项目

  不同结构日光温室测试试验:针对我区的气候条件与自治区农科院展开合作示范抗风雪冬暖型日光温室,对不同结构的日光温室,不同保温效果进行比较测试,选择出适合包头地区果菜类冬季栽培的日光温室,进行规模化推广,提高我市设施农业整体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内蒙古地方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针对我区蔬菜种质资源的丢失、混杂、乱的现象日益突出,对内蒙古地区蔬菜种质资源的挖掘、搜集、整理、提纯复壮、扩繁,进而保护。

  开展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旱生植物营养与施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难题。

  开展高效工厂化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标准化生产应用模式的应用推广,提高我市设施生产水平。

  交流种质资源,开展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彻底从源头防治黄化曲叶病毒病带来的危害。

  与自治区农科院各对应研究所对接,形成良好互通平台,提高我市科研水平,承接自治区成果在我市农村牧区的推广应用,提高我市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