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桤泉镇荷风水村千亩荷花,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旅游重要景点。(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农业经营规模化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快速流动,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生产非粮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崇州市素有“西蜀粮仓”美誉,虽然农业生产条件好,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探索应对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没人种田的实际问题。”崇州市农村发展局副局长张伦全回忆说,2009年,市农业发展局在内部选择一人尝试对土地进行试点经营,探索土地怎么管理、怎么经营、怎么增收方法。“之所以选择农发局内部人员试点,主要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假如是外界人来试点,可能信息不准确导致结果不准确,极意挫伤试点人的积极性,让试点项目搁浅。实践证明,这种风险性试点,对‘农业共营’模式日后在全市推广,积累了丰富而有实战性的经验。”
2010年,崇州市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颁证成果,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同年5月,该市隆兴镇黎坝村15组的30户农民自愿以确权颁证后的101.27亩土地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起成立了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崇州率先在全国探索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
这一创举对于深化产权改革、构建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有着积极意义,崇州市通过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解决了农业“谁来经营”问题。
目前,崇州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25个,入社面积31.0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57%;入社农户9.09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9.14%。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和经营收入分红成为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主要收益。
为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掌握全面农业知识和技能,崇州市不定期将农业职业经理人组织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农村种田专业化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
据了解,崇州市在探索农业发展之路上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立足点,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大平台”,解决农业“谁来种田”问题。
有志于投身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通过报名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分修够就能拿到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证书,还可以通过不断进修,从初级向中级、高级晋升。目前,该市上岗农业职业经理人达800多人。
除了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和认定管理平台外,崇州市为了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平台;建立对职业农民的“双培训”机制,形成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专业化生产队伍。
搭建扶持平台,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产业、社保、金融等配套扶持政策体系,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为了激励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热情,崇州市进一步细化扶持粮食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建设、农机具购置、农民合作社等政策,倾斜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同时,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成都市还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行补贴。
如今,崇州市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了“理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组织生产管理,负责“怎样种”、“如何种”,实行科学种田,农村种田专业化。
位于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不仅是产粮区,春秋时节,也是当地一个著名景点。(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农业服务社会化破解农业“谁来服务”问题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崇州市构建起了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社会化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解决农业“谁来服务”问题。
依托“一校两院”,崇州建成了农业专家大院,组建农业专家团队和科技推广团队225人,还构建起了专家团队、科技推广团队与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该市整合公益性服务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搭建农业服务超市“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崇州市已建成农业服务超市10个、粮食烘储中心11个,农机化率达70%,服务面积达20余万亩。
此外,在“互联网+”潮流下,崇州农业加快推行O2O模式,打造“天府牌、成都味”农产品品牌,按照“产业基地电商化”,以互联网+的电商营销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快速物流通道,加快现有品牌的推广营销,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率。
崇州农业共营制模式,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发,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和提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和贯彻用途管制权,从而形成“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管住用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较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