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澄澄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芹菜、白胖胖的莲花白……近日,记者来到蓬溪县新会镇,在该镇川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菜地看到了这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民以食为天。菜篮不大,却装着民意;餐碗虽小,却盛着民心。“菜篮子”工程一向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推动“菜篮子”种植基地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地的蔬菜消费需求,还推动了全县“菜篮子”向产品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丰富、季节供应均衡、价格涨幅平稳的良好态势发展,为保障城市蔬菜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占尽地利
以交通优势发展蔬菜种植
2004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返乡农民何先大瞄准了蔬菜种植,成立了川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当时,镇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都比较上正轨了,蔬菜这一块还存在着空白,都是农户家自己种菜,自己吃。”何先大介绍说,除了市场空白,让他下定决心种蔬菜的原因还有交通。的确,新会镇距蓬溪县城区仅8公里,川江村离县城只有1公里,并紧挨着国道318线,在交通上占尽了地利。
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何先大立即流转了500亩土地,开始种植蔬菜,这一干就是11年。“开始的时候主要种一些本地常见的蔬菜,像西红柿、芹菜、茄子、苦瓜等。上轨道后,不仅有时令蔬菜,还有反季节蔬菜。只不过成本有点高,化肥、人工、大棚、运费都要钱。”何先大说,“好在蔬菜的附加值比粮食更高,一年下来,效益还不错。”
目前,川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以产出2000多吨蔬菜,几乎全部供应到了县城。 同时,依托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组蔬菜种植共计8360亩,蔬菜产量10968吨,缓解了当地和蓬溪县城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
保障蔬菜供应
将建3000亩蔬菜基地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新会镇作为蓬溪县主要的蔬菜供给基地显得供不应求。针对这一情况,按照最新的规划,蓬溪县将在新会镇白岩井村建立一个3000亩的城市保障型蔬菜种植基地。
“现在主要存在一个怪圈,农业园区里的蔬菜大多都是直接销往大中城市,如成都、重庆、绵阳和遂宁,我们县城的蔬菜反而要从外地‘进口’,而且批发回来的蔬菜有可能还是从蓬溪运出去的。”蓬溪县农业局产业办相关负责人对此尴尬地直言不讳,“目前川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能力显然不可能满足城市的蔬菜需求。”
因此,建立一个城市保障型蔬菜种植基地显得势在必行。“目前,基地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规划,现在只等农民收完稻谷就可以开始建设了。”该负责人介绍说,蔬菜基地一期计划建设70亩钢架大棚和100亩盐碱地土壤改良。“基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还得一步步来,步子不能一下迈大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蓬溪县将出资100万元,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并引进业主投资,整合投资将达到7至8千万元,建设面积为3000亩。“项目分三期进行,争取2018年底之前全部建设完成。同时,在赤城镇屏风村,我们还将投入40万元建设一个堤灌站,专门为两个村的蔬菜基地灌溉供水。届时,蓬溪的蔬菜供应市场紧张的情况应该会得到极大地改善。”该负责人说。
(遂宁日报记者 王利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