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公园如何打造才有搞头?(图)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2015年09月01日   阅读:

专家认为,台山打造中国农业公园可利用好海岸资源。 甘雁娜 摄


  农业旅游,是《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求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也是《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农业及全域旅游逐渐兴起,并得到人们青睐。

  中国农业公园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近日台山正式启动中国农业公园的申报创建,将整合本地华侨文化、农田、海洋等多种元素,在都斛、斗山、赤溪、广海、端芬5镇规划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的大型农业公园。业内专家表示,台山利用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中国农业公园,在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业附加值及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与旅游业优势互补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有助于将传统的农业资源盘活,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成为台山乃至江门的又一城市名片。

  台山“侨文化”“广东第一田”为公园注入独有特色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休闲成为大趋势,旅游农业、全域旅游逐步兴起,江门市委、市政府借助内部优势条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而台山是江门区域内难得的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在国家布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中,海丝文化是该项目重要的标签,而根据在申报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范围内,台山已有“广海卫城”海丝文化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海丝文化走廊的规划建设等多个项目与之对接,在承接国家级旅游构想中走在前头。

  在具体的农业及旅游资源方面,台山除了都斛优质水稻田万亩高产示范片有“广东第一田”的美誉外,区内还有滨海旅游、侨乡文化乡村游、漂流、温泉、森林休闲度假、湿地公园、荒岛探险等资源。同时,随着江门交通大会战的推进,及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项目的建设,未来台山与港澳地区及珠三角核心区域的距离大幅度缩短,有利于更好吸附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杨秋生看来,除了海岛等自然条件丰厚以外,台山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及侨文化特色建筑,为台山打造中国农业公园增添不少“成功”和“特色”元素。她说,在目前11个中国农业公园中,广西玉林五彩田园与台山情况类似,均由镇与村联合为主体打造中国农业公园,不过当地更多是以农业园区为单位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台山拥有这些侨文化比较浓厚的特色建筑,先天发展基础好,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及靠海的优势,打造独有的公园风格,后发优势值得期待。”

  都斛万亩高产稳产水稻示范片规划打造“禾海稻浪”

  据了解,目前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的具体申报打造内容细节还在落实进行。据江门市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按照初步规划,台山计划纳入申请的范围包括都斛、斗山、赤溪、广海、端芬共五个镇,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万亩,滩涂13万亩,人口24万,旅外华侨38万。其中项目规划以都斛水稻万亩片为核心区(起步区),串联都斛、斗山、广海、端芬四个镇,总面积7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0万亩,滩涂6万亩),全力打造成全国第一个以水稻田为主题的旅游休闲文化区;全国第一个禾海温泉;全国第一个以水稻田为基础的青少年学农体验园;全国第一个抒发乡愁的田园式养生养老社区。

  而在具体分工方面,各镇将综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元素错位重点发展,其中都斛重点打造水稻田生态文化主题园;斗山重点打造浮月乡村游、华侨文化代表汀江走廊;端芬重点打造海地走廊;广海重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广海卫城博物馆、海丝遗址公园,广东最古老渔港之一南湾渔港文化城。

  如今,启动区都斛万亩高产稳产水稻示范片的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计划将把10380亩划分为八大功能分区,投资超亿元打造“禾海稻浪”水稻田生态文化主题园。另外,从去年6月开始,区内的几个起步点,包括汀江走廊、翁家花园、“广海卫城”海丝文化遗址公园等规划设计工作已经陆续开始,目前浮月乡村游项目已经完成设计方案,进入招投标阶段,翁家楼规划设计初稿完成,汀江走廊规划景观设计完成,据悉,区内几个标志性的景点计划在今年开始动工。

  盘活资源带来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台山申报中国农业公园,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可盘活传统农业资源,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以公园的形式来管理和运作农业,可使传统的农业与时兴的旅游业得到有机的结合,农业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其内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伍锋认为,台山利用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中国农业公园,一方面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村面貌得到改善、农民能够得到实惠。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通过转换发展思路后,将传统的农业资源盘活,并带来巨大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江门市大方旅游国际旅行社省内部经理李素彬认为,从旅游产业的现实角度来说,台山建设农业公园可以让江门的旅游多一个元素,增加卖点,继而拉动旅游消费。台山农业公园建成后完全可以跟周边的川岛、碉楼、温泉等景点联动,打造一条内容丰富的路线。“如温泉这类比较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如果价格、品质都差不多,多一个可玩元素,对游客来说就多一份吸引力。”他认为,打造农业公园可更好的利用旅游业提升本地农业影响力,让农业与旅游形成良性互动。“现在很多景区的土特产都卖的很好,很多游客都很喜欢,因为觉得是农民自己种的,绿色没有污染。”他认为,旅游业吸引来的旅客来自五湖四海,不仅能直接带动农产品消费,带动农民的种养积极性,还有利于农产品品牌、口碑的打造,对农业长远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

  建言

  建设中国农业公园应同步

  保留“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江门要利用台山优质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中国农业公园,绕不开保护、开发、利用这三个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点,打造出有江门特色的中国农业公园?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建议和看法。

  保护:需有高水平规划建设与管理

  “中国农业公园的核心还是农业生产,主体还是农民。”江门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黄家河认为,不必担心打造中国农业公园会对台山原本的农业种植环境造成影响。因为农业公园是在大空间里面建设,建设宗旨就是“不拆、不占、不砍”,同步保留“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功能。在打造过程中,可能会修一些路径将景点串联,便于人们观赏沿途景致,并设置一些旅游设施,打造一些旅游节点,让人休憩、消费,但农业公园是开放空间里的大概念,包括田园、村庄等,消费性会主要集中在村镇,

  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伍锋则认为,打造中国农业公园的本身就是要利用其良好的生态和种植环境,保护其生态和种植环境不受破坏是打造公园的目的,所以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创建中国农业主题公园的相关申报与规划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好的和有创意的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项目,我认为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江门乃至广东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他表示,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要注意,一是要做好有关生活的配套,因为旅游过程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干净、舒适、安全的生活配套设施很重要;二是要注意设计好农业环境与旅游环境的融合;三是要处理好农民与游客两类人的关系,既不影响农民的日常劳作与生活,又使游客体验得到实现。这样才能使农业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

  利用:应利用好当地及周边资源

  伍锋认为,台山所打造的中国农业公园体量很大,除了都斛的万亩水稻田为核心区外,周边的斗山、端芬、广海也将纳入开发范围,在近800平方公里的连片区内虽然资源众多,特色纷呈,但也存在分散的特点,所以未来公园内部在景网、路网、信息网建设方面必须下功夫,这样才能使点与点之间得到有效整合;另外在更大范围内与川岛的滨海、开平的碉楼、恩平的温泉、鹤山的水乡等形成互动,开发产品,也是必须考虑的。

  “这几年台山旅游开发得非常好,打造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台山的海岛资源,做到水陆联动。”江门市旅游促进会秘书长何岩认为,台山的农业产业结构非常丰富,除了传统农产品之外,观赏性的剑兰花、富贵竹在当地也已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完全可以跟稻田一起打造,作为农业公园的一个特色元素。

  此外,他认为,美食是旅游重要元素,从田头到餐桌上的全农业产业链日渐兴起,而台山市农业食材相当丰富,而且非常优质,如端芬大米、冲蒌灰皮冬瓜等。“可以在公园域旅游主干线沿线建设农业产品美食一条街。”何岩提出,可以挖掘这方面的资源,大力推动饮食与农业产品结构布局调整,打造农业养心、农品养生的新概念,丰富农业公园内涵,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旅游都是玩新鲜、玩差异,城里人想去乡下体验,乡下人想去城里看看。”江门市大方旅游国际旅行社省内部经理李素彬认为,台山的目标客源应该以珠三角、港澳的城市人为主,因为台山所处的位置对这两个地方来说在两个钟头的车程范围中,又相较于他们熟悉的环境有点距离,所以比较适合珠三角和港澳人士来此开展乡村亲子游活动,但单纯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目前旅客的需求,还需要增加互动、游乐的参与体验项目,甚至一些教育方面的跨界活动。所以,除了立足稻田资源的体验互动外,他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台山本身近海的地形,借助滩涂等资源优势,让人体验赶海、海上养殖等其他地方少有的项目。

  开发:打造景点之外还需有人

  台山的目标是要创建广东第一个中国农业公园,打造为广东“最具乡愁感”之地。但是,“乡愁”这个词比较感性,如何才能将具体的景区打造出这样牵动个人情感的意境?

  何岩认为,除了打造景点之外,“乡愁”二字还需要通过淳朴的民风传递出来,因为民俗风情也是乡愁的一个内涵,需要进行深入挖掘。“据我了解台山有很多客家族、本土族的村民,通过他们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等将民风凸显出来,勾画出来,非常重要。”他表示,甚至可以考虑在农业公园的道路沿途举行文化大型活动,顺带进行文化历史表演,将民俗风情展现出来。


  黄家河也认为,打造“乡愁”,不能只有景色,还需要有人。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江门地区已有村落出现了原居民出走,导致农田荒废、房屋空置的情况。他提出,应该通过建设农业公园,在本地农村创造出一、二、三产就业机会,让大量劳动力就地城镇化,避免村庄衰落的局面出现,进而最大程度的保存村落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城镇化的农村第三四代回到农村,还能找到祖辈口中的大榕树、小水井,能看到那些有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更好的勾起他们的乡愁。这样一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台山飘色等,不仅能找到人传承,也可以因此发扬光大,为世人所知。

  南方日报记者 陶然 黄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