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瀚海戈壁上的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区专业合作社的“名头儿”很大。作为青海省新农业领域的首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企业,新堉合作社在戈壁大漠上建起的千余栋果蔬温室大棚,正是在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使德令哈市的群众吃蔬菜全靠外地贩运的情况得到改变,仅新堉合作社一家就给当地蔬菜市场提供了 40%的供给率。
出德令哈市区西行5公里左右,新堉合作社的千余栋日光节能温棚,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开阔地上向远处的山脚下延伸。在大棚间纵横交错的硬化路上,不时有箱式的蔬菜配送车出出进进。
合作社的理事长桂新立说,6年前他带领附近两个村的村民,搭上政策的“顺风车”,实施建设了德令哈市千棚果蔬生产基地,在200多公顷的土地上建起日光节能温室两千多栋,以及可存储1000吨果蔬的保鲜库一座。所有温室全部配电动卷帘机、滴灌设备和蓄水、保温设施,以高科技为依托,采用智能化湿度、温度、灌溉控制系统,成为德令哈第一家率先引进国外新型农业智能化技术的果蔬基地。
新堉合作社在共享中滚雪球般迅猛发展,既让合作社的社员在提高土地产值中增加了收入,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又以直接丰富当地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使群众在共享中普遍受益。
去年全年合作社为当地市场供应果蔬1825吨,平均每天上市果蔬5吨之多。千棚果蔬基地温室配套设备全部完善后,每天向市场供应果蔬将达到40多吨。随着路越走越宽,合作社开始对绿色无公害产品多层次、多种类的开发种植实施“品牌战略”。自主创新的“晨堉”果蔬产品商标已通过省级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也把合作社引上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合作社一改过去分散单一的生产模式,以集果蔬种植、绿色生态、观光旅游、特色餐饮“四位一体”于一身,形成了从“农场到商场”、从“大棚到餐桌”的绿色全过程可追溯产业链;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更加紧密和规范,龙头企业带动庄户人增收的渠道越来越通畅。
随着发展,公司在用人机制得方面更显“亲民”。合作社现在安排周边乡村200多名农民长期就业,每人每月工资近3000元,在这里打工的200余名乡亲,年人均就可增收36000元。同时带动起基地周边的希望村、花土村等近10个村的蔬菜种植户500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一条共建共享的道路通向了千家万户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