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通讯员 王勇
1月9日,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5大奖项获奖结果全部揭晓。
这是一次各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比拼。此次,湖南获奖项目12个,其中由湖南单位主持完成的5项,参与完成的7项。
放眼全省,隆平高科技园“艳冠群芳”,一举诞下“三黄蛋”。由园区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建设“种业硅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种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此次由隆平高科技园单位主持完成并获奖的3个项目分别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教授邹学校为第一完成人的“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为第一完成人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以及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研究”项目。
邹学校介绍,“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辣椒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鉴定与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保存种质资源3219份,建立了我国保存材料份数最多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是利用现代先进生物技术,将茶叶中的成分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对人体更加有益的功能物质,并构建了“调控发花”“快速醇化”“散茶发花”“茯砖茶全发花”“综合高效安全降氟”为核心的黑茶加工新技术体系,还创制了20多种黑茶新产品。
在印遇龙院士看来,“只有通过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管好了猪屁股,养猪才有前途”。由他主持的“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研究”项目成果揭示了功能性氨基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增强生猪的体质,减少发病几率,降低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量。
生物育种助力园区转型升级
从获奖项目研究对象来看,是辣椒、黑茶和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从获奖项目内容分类来看,两个是经济作物,另外一个是经济动物;从产业看来,均属于第一产业的种养业。
隆平高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种养业在隆平高科技园的兴盛,与园区定位不无关系,也与园区目前转型升级的方向大致契合息息相关。去年,隆平高科技园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15.5%。在经济体量快速膨胀的同时,园区也面临着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重任,生物育种特色产业成为主攻方向之一,着力打造隆平新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隆平高科技园生物育种产业人才、院校、企业、研究院所高密度聚集,在杂交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湘云鲫、湘云鲤、南方葡萄、黑茶等育种方面已取得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隆平高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一项科研成果的新突破都将带来生物育种特色产业的一次飞跃,此次3个项目成果获奖也为隆平高科技园的转型升级注入一股新动力。
擦亮“种业硅谷”国际名片
“此次,园区单位主持、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奖,既是园区产学研协同能力一次突破,也是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好注脚,让我们更有信心加速建设‘隆平新区·种业硅谷’。”隆平高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份“亮眼”的成绩,将擦亮“种业硅谷”这张国际名片。
去年底,隆平高科技园发布“中国种业硅谷”规划纲要,并提出“六个一百”的建设目标,即:建成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平台;吸引和撬动1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和种业硅谷建设;引进100名国内外一流的生物育种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和集聚100家高素质的生物育种企业、研发机构;新研发100个左右国家审定种业新品种;实现生物育种产业核心产值规模达100亿元,产业链产值过300亿元的目标。
同时,为合力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隆平高科联合华智水稻、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等40多家国内著名种业龙头及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长沙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抢占国际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制高点。
业内人士分析,隆平高科技园企业和科研院所此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突破,将给巨大的种养业市场带来新机遇,也将加速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国家粮食、经济作物安全提供强大的“芯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