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种粮大户“李瑶瑶”们应对困境——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得投入农业生产”
本报记者张振中
“我种田已八九年,现在投入200多万元,还负债几十万元。”说到激动处,湖南省茶陵县虎踞镇西屏村种粮大户李瑶瑶站起身来,撸起棉衣,向近日前来调研的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人员展示满是破洞的毛衣袖子。
“困难归困难,但种粮还得下大力气,虽然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最舍得投入农业生产。”李瑶瑶坚定地说。
李瑶瑶夫妻两人种田,共流转了65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没有合伙人,农忙时节请人务工。李瑶瑶向调查组人员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每年种粮纯收入340元,650亩土地年纯收入22.1万元,但与200多万元投入、几十万元债务相比,显得入不敷出。
“李瑶瑶”们反映,目前种粮有“三难”:首先是土地流转难,由于茶陵等一些地方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政策,管控区内的农户纳入休耕范围内,每亩土地每年可得到700元补贴,因此老百姓对土地价格的预期提高,租金上涨,土地流转逐步进入卖方市场;其次是种粮成本控制难,种粮农资价格和人工成本涨幅远远超过粮食价格涨幅;最后是种粮用工难,老龄化趋势更加严重,在偏远山区桑植县,虽然近几年有少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但几乎没有返乡务工的年轻人。
即便如此,李瑶瑶仍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年我要改种优质稻,满足广东稻米加工厂的要求,保证比较高的收购价格;每组一次能烘干12吨粮食的三组烘干设备已经安装好了,再也不愁粮食霉变着急出手了。”李瑶瑶一一谋划着。
为了让更多的“李瑶瑶”们安心种粮,调查组建议:一是继续坚持并优化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粮食生产。二是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有热情、有能力、有头脑的种粮大户,要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加大培训、扶持力度。三是完善风险保障体系,保证基本收益。在进一步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提高赔付标准的同时,拓宽保障范围;针对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探索建立较大年龄务工人员保险体系;针对土地流转“毁约”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信用保险体系。四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建议鼓励县级层面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切实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力度,打造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