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创品牌走高端 一“绿”生千金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2017年12月01日   阅读:

     双鸭山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抓有机、创品牌、走高端”为路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以创建“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区”为切入点,高标准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产品的品牌价值。

  目前,全市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33.8万亩,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52个,年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55万吨,实现总产值19.07亿元。

  “一绿通天下、一绿值千金”,“绿色产业”为双鸭山带来“金色希望”,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齐赢。

  农业生产组织程度提高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对入社会员在种植生产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再由合作社与企业对接,企业负责产品生产加工、组织产品销售、开拓市场。

  友谊县芦花村米业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合同,由公司对基地统一管理,农户保证按照绿色标准要求生产,公司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收购水稻,再加工成大米,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已在全市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普遍推广,农民通过种植绿色食品提高了收益,企业生产加工原料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提升

  为确保基地能够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该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编写了近3000份《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手册》,下发到基地生产单元,使农民在生产中有标准可循。

  严把投入品使用关,大力推行生物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基地普遍采取“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种、统一农药和化肥使用、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建立农药、化肥采购使用发放台账,设专人进行登记。

  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深入到各县区,为基地每个农户建立了一份生产档案,指导其从生产到销售、从整地到用肥用药等整个生产环节做好记录。

  各县区分别建立质量监管工作机构,定期到基地进行检查。基地产品全部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产品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同时,在基地内建立物联网,主要包括环境监控、病虫害在线监控、农田作业视频监控、农技在线服务系统等设备,在主监控系统可以对基地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基地产品认证数量增加

  为适应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市绿办专门组成调查组到各县区开展调研,及时传达国家的有关政策,分析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鼓励农民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规模,叫响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面向高端市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实现产品品牌价值。

  广大种植户深受触动和启动,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申报产品认证的热情空前高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大户、一些新型经营主体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要求将产品升级为有机绿色食品。

  今年,全市共有27家企业(合作社)申报45个绿色食品产品认证,规模和数量是去年的3倍。

  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扩大

  为改变双鸭山大米产品品牌多而杂,缺少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大品牌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列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培育、整合、创建绿色食品品牌,通过整合品牌形成合力,减少品牌宣传推广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极大调动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创建品牌的积极性。

  通过一年来的运作,中顺净水大米、冷泥富硒米等一批品牌产品凭借高品质、良好的信誉和贴心服务迅速占领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具有一定的市场占用率和知名度。

  产品市场营销成果喜人

  随着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卖上好价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双鸭山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带领合作社企业走出家门,参加国家和省里举办的各类大型经贸洽谈会,宣传推介产品、寻找商机。

  在哈洽会、深圳文博会双鸭山绿色食品展、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农产品交易会、北京年货大集等展会上,双鸭山精心挑选了东北黑蜂系列产品、木耳、富硒大米等产品进行展示宣传,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

  双鸭山先后与昆明、上海、青岛、大连、海南、深圳等地客商累计签订36个合作项目,其中,四方台区昊天合作社同齐齐哈尔黑土蓝天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又与韩国客商签订了50吨的购销合同;深圳农产品展销会上,该市13家企业与深圳市及海南省11家公司成功对接,签订意向合作协议14份,总交易量29万吨,签订产品订购合同5份。

  为实现产品既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双鸭山在营销方式上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大胆尝试运用现代新型营销模式扩大产品销售网络空间。集贤县黑龙江臻美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众筹产品、众筹土地,销售稻花香米、有机鸭稻米5000斤,其中鸭稻米每斤达到41元;宝清县和平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销售网站,销售绿色富晒大米2000斤;饶河县中顺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体销售的基础上,于2016年6月在天猫网成立了中顺净水食品旗舰店,目前已在天猫网上销售有机大米、糙米等近10吨;饶河县益民谷物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以来利用微信平台开微店,已销售大米、糙米20余吨,农民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据测算,以大米为例,种植绿色有机食品与普通产品相比,农民户均增收达2.5万元。

  今后,该市将重点围绕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标准,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和优化产品认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力争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扩大到135万亩,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