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种子网、淘种网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线:400-600-1611
[English] - [武汉种子交易会] - 种子邮局 - 帮助中心 - 设为首页  
  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和!绿色打底农业新颜
来源:农民日报   2018年03月05日   阅读: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习近平

     罗马时间2018年2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致函中国农业部,确认中国南方稻作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再一次收到来自古老中国的智慧馈赠。贵州从江稻渔鸭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甘肃迭部农林牧复合系统……从水稻田上的精耕细作到大草原上的牧马放歌,中国已经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华夏农耕文明绵延五千年,中国智慧依旧在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态样本和灵感源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强调“两山论”,向世界宣示,绿色、低碳、循环,将成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作为自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而然地担纲了守住青山绿水、打底绿色中国的历史使命。

     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内涵从未如此深刻

     ——习近平“三农”思想引领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怎么保护等重大问题,新自然观、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护航大国“三农”在现代化浪潮中长风万里

    回望历史,众多曾经辉煌的古文明发祥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又衰落于严重的生态破坏,惟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传承着系统性生态文化,始终坚守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肩负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艰巨任务,如何更好遂行使命,又确保发展的永续?对中国农业来说,困难盘根错节,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我们的环境束缚——全国耕地点位超标率达到16.1%,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危及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这是我们的资源瓶颈——耕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呈扩大之势,京津冀形成20多个漏斗区,河北最深的机井一度达800多米。农业资源弦已紧绷,限制着农业的发展空间。

    这是我们的时代大考——这边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农业提出了不容折扣的期待,“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那边厢,一线城市已经在谋求经济转型升级,淘汰的落后产能会不会转移到广大农村?如何让绿色农业、绿色农村大踏步向前过程中路径不跑偏,考验着各地发展的战略定力。

    农业绿色发展的底气却也前所未有地瓷实。我们有物质基础——五年来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即便在籽粒玉米累计调减5000万亩的大背景下,2017年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在1.2万亿斤的历史高位,中国饭碗始终铜铸铁打。

    我们有科技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节水灌溉、光伏农业、废弃物利用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着“最强大脑”。

    我们有发展实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农民得实惠多、收入增速始终跑赢城镇居民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变化大、城乡一体化提速的五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一路奔跑的农业调整步伐、转变方式提供着战略腾挪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习近平“三农”思想引领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观。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新自然观。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不仅包括了本身的价值,而且对维持自身的完整、稳定、良性循环与平衡发展有影响、有价值。“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万万干不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主政福建宁德的习近平同志就曾论述过自然生态维持自身平衡的价值,指出保护自然本身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在新自然观的指导下,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制度得以构建。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同志的论断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传统自然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环境治理模式开始转变,一系列调整生产结构、调节生产时序,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和资源承载力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经济观。“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绿色GDP成为指导和考察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治理社会的指挥棒,曾经落后贫穷的地区“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汲取传统智慧,回应时代命题,中国农业在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用一场绿色革命,向世界回答着重担在身的华夏农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是一场传承、复兴,更是一场创新、改革。

    农业绿色发展的脚步从未如此坚定有力

    ——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国农业自带紧箍咒,一步步为美丽中国擦亮绿底色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有3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体量越来越小的农业农村已成了保持陀螺稳定旋转的陀螺尖,“绿色农业”不仅是中国巨轮持续前进的物质支撑之所倚,更是环境容量之所在。

    从“绿色”理念的提出,到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勾勒出农业绿色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架起了未来十几年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变的四梁八柱。

    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宜农则农。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3.4亿亩水稻生产优势区稻花飘香;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等3.2亿亩小麦生产优势区麦浪滔天;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等玉米生产优势区撑起了4.5亿亩的玉米青纱帐;大豆、蔗糖、棉花、橡胶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次遵循自然规律安营扎寨,共同形成了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持高自给水平,像两块稳稳的压舱石压住了现代农业高速前行中的重重风浪。

    宜休必休。广袤的大草原上,重点天然草原畜牧超载率不断下降,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草原涵养水源和固碳储氮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江河湖海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正在建设,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已走出第一步;耕地被当作最宝贵的资源精心养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可侵犯,轮作休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国提供了1/4商品粮调出量的北大荒再度恢复了北魏时期就有的“谷田必须岁易”的轮作休耕模式,在过度利用中变瘦的黑土地有望实现“逆生长”。

    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正酣,美丽乡村的清亮底色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达成中逐渐显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普通农民到地方政府,从种植大户到科研工作者,都将遏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与自身命运休戚与共的责任。

    华北平原,河北省正展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漏斗核心区衡水市的高产节水小麦只浇一水就能丰收,创下了节水麦的新纪录。

    江苏常熟,86户农户共同经营田娘农场,农场每年消化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数十万吨,产出有机肥培育优质大米数百万斤,污染大包袱变成致富新产业,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将“中国绿色责任奖”颁给了田娘农场。

    海南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引入由高分子材料和淀粉材料制作的可降解地膜并示范应用成功,曾经困扰农村的白色污染成了可以还田的腐殖质,农膜资源化利用可期。

    五年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农业用水总量稳定在38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超过60%;最难治理的秸秆还田面积已达7亿亩,加之牛羊粗饲料70%来源于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82%。

    绿色农业实现自身多点突破的同时,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效益随之点燃,“农”字体现出历久弥新的价值,为世界贡献着新时代下的中国农业智慧。

    随着环境保护制度“土十条”的落地,土壤修复产业成为“朝阳产业”,仅此一项的市场规模,在“十三五”期间就有望突破1000亿元。同土壤修复同具广阔市场前景的,是尚待深挖的生物农药、有机肥和植保机械——万亿蓝海市场正待市场主体跻身弄潮。

    起源于盐碱滩涂之上的上海农垦在黄浦江两岸分别打造国际鲜花港和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市民入春到鲜花港赏郁金香、“三伏”在海湾公园吃羊肉席,秋天就着金菊品蟹脚——有了都市农业打造的公共休闲空间,市民文化才有了生命力。

   “环境保护责任”与“经济发展权利”从未如此相融

    ——农业焕发出绿色引擎的带动作用,五年来农业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足以让我们自傲于过去、自省于未来

    绿色农业的多种效益呈现井喷态势,稻田花塘的文化效益让城市更美好,和谐生态的社会效益成为人们幸福感的源泉——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们再一次确认,我们解开了“环境保护责任”与“经济发展权利”相互角力的死扣。

    回望五年历程,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自傲于过去、自省于未来,那就是我们从理念上梳理清楚了几组对立统一的关系。

    要衡量“带走”与“留下”的关系。农业生产的实质是通过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来获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然而,看似“免费”的阳光、土壤、水分都是有成本的,它也许不是经济意义上的成本,但却是更为贵重的生态成本。因此,我们在农业发展中要仔细思量到底要带走什么,又要留下什么。一方面要清楚,我们要的是优质、安全、对路的农产品,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另一方面,要认真计算我们的生态成本,要制定农田污染控制标准,严格控制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要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等。

    要思考“获取”与“付出”的关系。祖祖辈辈依农而生的农民,在今天,更需要的是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依靠绿色从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获取更大价值。要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变绿色为效益,做好收益的加法;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还要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做好投入的减法。从农民个体的角度,要科学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从政府的角度,水不是无限的,要对农业用水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土地不是不知疲倦的,要实施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降低耕地利用强度等等。

    要明确“养护”与“利用”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农业的绿色发展要注重养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对大自然有所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人类的永续发展。要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构建田园生态系统;严格实施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防止超载过牧,创新草原保护制度;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建设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林带,实行林业和实地养护制度等等。

    转型已经开启,发展不容回头,天蓝、地绿、水清、食美的共同家园,孕育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中。

 
   用户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鸿种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供应信息
【供应】 珍品早杂一号肉丝瓜 07-18
【供应】 新青玉 05-23
【供应】 雪晶 05-23
【供应】 日本甜宝 05-23
【供应】 圣骑士San Knight F 03-25
【供应】 春晨长红茄 F1 09-26
【供应】 强者--甘蓝 09-12
【供应】 韩国百通-红秀八号辣 08-16
【供应】 欧罗马--黄罗曼类型 08-12
【供应】 改良芬德 08-12
图片新闻
招商广告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合作  |  本站律师  |  联系方式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武汉天鸿智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授权者版权所有 2006-2016 鄂ICP备12010557号 电话:+86-027-88081700 热线:400-600-1611
特别声明:所有本网站的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