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种子网、淘种网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线:400-600-1611
[English] - [武汉种子交易会] - 种子邮局 - 帮助中心 - 设为首页  
  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40年改革辉煌路
来源:农民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阅读:

    社会的进步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要得益于思想的解放。用解放了的思想去指导实践,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加快。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前身是湖北省种子公司的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度过了40个春秋。现已经发展成为中农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育繁推一体化”的国际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0年的沧桑巨变,更是得益于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1978-1983)    春到人间草木知
 
    1978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确定了108个项目作为全国科技研究的重点。同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确定了我党工作的中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奋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978年的11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乘着中国科技大会的东风,遵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决定成立湖北省种子公司(鄂文[1978]114号),主要职能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加快以杂交水稻为核心的良种推广,从科技的角度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和安全。
 
    利用作物杂交优势提高产量是当时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1973年,经农业专家的协同攻关,我国率先成功地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正式走向大田应用。刚刚成立的湖北省种子公司积极行动起来,迅速组织专家研究杂交水稻的南繁制种,开展本地示范推广,成效显著。杂交水稻示范面积由1975年的22亩迅速扩大到1983年的230万亩,单产大幅度提高。为此,1982年,湖北省种子公司受湖北省人民政府隆重表彰。
 
    在研究指导全省杂交水稻应用推广的同时,湖北省种子公司不断加强种子体系的建设。1979年秋,湖北省委在黄陂县召开了全省种子工作会议,省长亲自主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种子的现代化。这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湖北省种子工作由“四自一辅”向“四化一供”转变。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2年,湖北省共投资904.3万元,用于“四化一供”建设;与此同时,生产经营也有了较快发展。1977-1982年间,全省86家种子公司种子经营量大幅度增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做到三年一更换,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创了湖北种子事业新局面。
 
第二次(1984-1992)    绿柳才黄半未匀
 
    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中国的经济热情和发展又掀起了新的高朝,下海经商已成为时尚。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种子也不再仅是一种产品,已成为一种商品。此时,湖北省种子公司决定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生产的要求行一次深化改革。1984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批准了公司上报的《湖北省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试行)》。批复中明确指出:湖北省种子公司属于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机构,省农业厅对公司实行“事业经费定额补贴、宏观工作定任务、经营利润定基数”的“三定”管理方案,实行企业管理、自负盈亏。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各部门负责人由经理提名,职工实行双向选择。《方案》批复以后,湖北省种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杂交水稻的规划,湖北省种子公司大力组织专家联合攻关,开展筛选适合湖北种植的品种、研究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湖北水稻品种由汕优系列新组合代替了南优系列老组合,增产优势明显,抗逆性大大增强,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水稻杂交制种技术也长足进步,杂交制种面积由1985年的3.57万亩,上升到1990年的26.24万亩,单产由112公斤/亩上升到149公斤/亩,实现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自给,彻底改变了“楚国种田、吴国供种”的被动局面。
 
    在推广杂交水稻的同时,湖北省种子公司也开始了自身的经营活动,在经营活动中克服官商作风,运用市场的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1990年1月成立湖北省杂交稻种子销售联合体,发挥了联合体对全省种子计划生产和调剂供应、稳定种子市场的作用。在经营活动中,湖北省种子公司经营的种子实现了由大麻袋向小包装的转变。
 
    同时,湖北省种子公司加大种子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建设了5座种子低温库;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建款,建设了一条棉种硫酸脱绒机械加工线;省种子仓贮、机械加工设施得到加强,种子生产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此时,湖北省种子公司也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活跃职工思想。为庆祝湖北省各级种子公司成立10周年,1990年3月湖北省种子公司在武昌南湖成功地举办了全省“种子杯”运动会,参赛代表队13个,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共190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极大地提高了种子系统的社会地位。
 
第三次(1993-1996)    春风拂槛露华浓
 
    1992年1月,邓小平开始了第二次南巡,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实现和推动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结束了姓资姓社的争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再次向前推进。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湖北省种子公司再也按捺不住创业的激情。1993年3月,湖北省农业厅正式批准了湖北省种子公司上报的全方位改革方案。湖北省种子公司也更名为“湖北省种子总公司”,实行事企分设。种子管理和种子经营相对分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活动经费实行包干使用,经营活动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湖北省种子总公司据改革方案,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制。人事用工制度由任命制改为聘用制;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允许职工停薪留职、离退休养、自谋职业。经营人员实行经营承包、工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打破平均主义。改革后的湖北省种子总公司努力加强自身经营,迅速出台了经营承包方案,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合同。这是在全国率先转换经营机制的省级种子公司。
 
    改革后的湖北省种子总公司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全方位布局种子生产经营。1993年2月,湖北省种子总公司第一个种子商标“鄂丰”,经国家工商批准,注册成功。1995年8月,湖北省马协型杂交稻开发集团在汉成立,主要联合有关单位集中推广武汉大学研究出的马协系列杂交稻新品种,效果良好。
 
    在抓好自身经营的同时,湖北省种子总公司仍然不忘全省的种子工作,按照农业“三个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场经济转变,单一的粮棉生产向现代化大农业生产转变)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省种子工作发展较快,体系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种子生产数量、质量稳定提高。1995年,全省认定品种17个。1996年,全面启动湖北省“种子工程”。当年全省种子精选加工量达2.6亿公斤,种子包衣量3000多万公斤,种子标牌供种达1亿多公斤。
 
第四次(1997-2007)   千里莺啼绿映红
 
    1996年,农业部召开种子工作会议,着力实施种子工程。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召开,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向前,不会改变。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是上世纪末,中共中央最响亮的一次声音。
 
    1997年1月24日,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根据《省种子管理站、省种子公司工作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鄂农党字[1997]第07号),湖北省种子管理站、种子总公司彻底实现站司人财物分设,这在全国是率先的。省政府指定:湖北省种子总公司是省级种子生产经营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走市场化道路,同时更名为“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
 
    刚刚分设时的湖北种子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新问题。但善于观察思考的鄂丰人再次拿起改革武器,改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了几大创新。
 
    一是机制创新。1999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鄂人[1999]88号)将湖北种子集团公司正式列入全省事业单位合同聘用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实行岗位工资与效益工资并行的分配制度。
 
    二是体制创新。2004年7月1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决定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省农业厅正式脱钩,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鄂政办发[2004]106号文),彻底实行政企分开,这是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一次重大变革。面对这一大体制变革,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审时度势、识大体、顾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公司干部职工思想解放,政治觉悟高。
 
    2005年,在省国资委的领导下,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又进行了体制创新的探索,向省国资委上报了《公司整体改制方案》。几经周折,获省国资委批复(鄂国资改革[2007]16号文),公司改制为由省国资委相对控股(占总股本30%)和职工参股(占总股本7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007年12月25日公司在省工商局正式更名注册为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产权制度改革成功到位,公司进入了创业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科技创新。2006年2月,在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鼓舞下,公司专门成立了科技研究发展部,全面开展水稻、棉花、玉米、油菜育种工作。先后在鄂州、海南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基地。为此,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获湖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度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奖。
 
    四是市场创新。改制后的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开发领先的理念,积极开拓市场。几年来,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影响力明显增强。公司油菜品种“中油杂2号”最高年份占长江流域市场份额5%,占湖北份额25%以上,为公司发展起到了重要经济支柱作用,为发展我国双低油菜和油菜种子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在开展国内经营的同时,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01年,禾盛99-5在孟加拉国注册,从此拉开了公司种子出口的序幕。为了加快中国种子技术在世界推广,公司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第五次(2008-2011)    一枝红杏出墙来
 
    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并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2008年,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克难攻艰,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业绩。
 
    公司独资成立了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培养了自己的科研队伍。建设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质水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承担了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题项目、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公司大力开发自身成果。大力推广公司主鄂早18、两优287、黄华占、汉单777等公司选育或选育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均成为全国或省级的区试对照品种,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两优287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优质杂交早稻品种,是湖北历史上第一个超级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优质杂交早稻,结束了我国早稻无国标一级优质米的历史。该品种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金中玉是单个品种销量最大的鲜食甜玉米品种。
 
    公司种子出口突飞猛进。2008年出口到孟加拉杂交水稻种子达400万公斤。2009年在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与时任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见证下,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席扎法博士与公司签署了杂交水稻及油料作物合作备忘录。2011年,公司对外合作成果荣登“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国家展览馆进行展览。2012年,公司被授予“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被认定为第一批湖北省国际合作示范企业。同年,获得了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发展中国家种子技术培训班项目承办单位资质认定。
 
    公司在全国影响力极大提升。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等奖项5项。先后被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子协会行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省技术企业技术中心”。
 
    2012年,为实现做大做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旗下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52%的股份,公司正式进入国家方队,肩负央企使命,发展民族种业。
 
第六次(2012-2015)    再把新桃换旧符
 
    2012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再次发出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强音。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实现国有经济功能的重要支撑。没有国有企业,就没有国有经济,就没有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人民的共同富裕。
 
    种业新政实施以后,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各级领导指示精神,全面布局公司种业发展。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的基础上,建设了农业农村部籼稻新品种创制与种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成果产出速度明显加快,成果质量明显提升。
 
    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涉及育种、繁种、制种、加工、营销、国际业务、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等各领域,其中,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正高职5人,副高职18人,公司水稻、玉米两名首席育种专家,分别兼任湖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玉米专业组委员,水稻首席育种专家还兼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家组委员。
 
    高度重视成果推广。黄华占、汉单777、金中玉等品种均成为全国或省级有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优质直播籼稻品种,引领了我国南方水稻直播的重大变革,正在南方大面积应用。汉单777是第一个利用国外种质资源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先后通过湖北、安徽、湖北夏玉米、陕西、山东、国家东南区等省份和地区的审定,年推广面积150万亩左右。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公司已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种子贸易和科技合作关系,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缅甸、秘鲁、厄瓜多尔、印度等国合作建立了国际种子试验基地。在巴基斯坦建立独资公司,探索并推进种子“就地育种、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模式。同时,我公司连续多年承担科技部援外技术培训项目,这些学员正在各个岗位上宣讲中国故事、禾盛故事。
 
    社会地位也不断提升。公司被认定为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013,农业部)、农作物育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科技部)、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种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3,农业部)、优质水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2015,国家发改委)、“禾盛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4,国家工商总局)。
 
第七次(2016-)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6年7月,习近平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自2011年种业新政以来,公司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调整中节奏变慢,一些工作方法、思路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减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明晰公司发展轨迹,公司制定了“双轮驱动、四翼齐张”的发展战略(双轮:创新、人才;四翼:水稻、玉米、国际贸易、小麦)。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战略引领,风险管控,团队支撑”的发展理念,坚持“突出主业、把握重点、关注基础、强化风控”的基本原则,通过科研育种的“弯道超越”工程、团队建设的“白鹭计划”、玉米产业的“黄淮海战役”、水稻产业的“壮腰工程”、国际业务的“复兴计划”和小麦产业的“攻城掠地”六大工程的实施,大力实施公司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公司发展新局面。我们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公司在南方水稻产业进入第一方阵,玉米产业在北方进入第二方阵,种子出口量及国际业务再次领先,并在国外初步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为了全面实施这个战略,公司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深化改革力度。紧紧围绕公司战略规划的目标要求,以提高工作效率、效益为目标,继续推进公司深层次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公司重点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团队建设水平,引进科研团队,成立院士工作站。二是提档升级公司主营品种。三是选育立体搭配的新品种。按抗倒、抗病、优质、高产、广适的要求大量地选育系列品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生态及不同发展阶段对品种的要求,形成品类齐全、梯度开发的品种结构,提高品种供给质量。四是加快生物技术的应用。与专家合作加大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使用,在材料的改良创新上力求有新突破。五是加大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瓶颈,下一步将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从技术研制和集成上再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同时加大水稻的籽粒直播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的直播技术进一步改良升级。六是加大绿色技术的研究储备。我们将高度关注最新的绿色技术研究进展,提前介入,加大投入,作好储备,抢占先机,决胜未来。
 
    (三)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公司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加大探索力度,在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和推进下,在“品种+体验农场+互联网+服务”上下功夫,使农民既有看的,也可以线上线下便捷购买,最终走向品种推广、技术培训、收购服务的一体化。
 
    (四)加大海外开拓力度。大力推进国际贸易的转型升级。一是在海外建立育繁推体系,把我国先进的一体化技术应用到相关国家。二是加大品种合作选育力度,就是广泛开发利用所在国优特异种质资源,与公司资源结合创制新种质,培育出更适合当地习惯的品种。三是开展抗除草剂技术的研究,升级传统直播技术,实行更高水平的轻简化栽培。四是加快转基因玉米研究和成果储备,一旦政策放开,就能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十磨砺成既往,再创辉煌待此时。当又一个四十年迎面走来,经历风雨后的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信心弥坚,初心弥坚,路径弥清。在新的征程里,我们坚信,有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广大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一定会以更大的气魄抒写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华章,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用户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鸿种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供应信息
【供应】 珍品早杂一号肉丝瓜 07-18
【供应】 新青玉 05-23
【供应】 雪晶 05-23
【供应】 日本甜宝 05-23
【供应】 圣骑士San Knight F 03-25
【供应】 春晨长红茄 F1 09-26
【供应】 强者--甘蓝 09-12
【供应】 韩国百通-红秀八号辣 08-16
【供应】 欧罗马--黄罗曼类型 08-12
【供应】 改良芬德 08-12
图片新闻
招商广告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合作  |  本站律师  |  联系方式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武汉天鸿智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授权者版权所有 2006-2016 鄂ICP备12010557号 电话:+86-027-88081700 热线:400-600-1611
特别声明:所有本网站的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