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聪网 -中国化肥资讯网
【hc360慧聪网化工行业】:北京的气温近日来持续下降,大街小巷黄叶飞舞,这些景象都在传达着同样的信息,真正的冬天就要来了。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期,所有的农资人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今年的冬储,然而如同这气温一样持续走低的化肥市场让许多农资人开始迷茫,难道化肥产业就要驶入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吗?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我们开始寻找答案。
那些迷茫的农资人
一位东北的农资经销商在电话中询问化肥冬储的事,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从他急切而又沧桑的声音中我听到了一种“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同样的事件接连发生,山东、陕西、河南等地都有农资圈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探听消息,冬储已经让许多人陷入迷雾。
“淡季不储,旺季受苦。”但是现在一路下滑的肥价让许多人犹豫不决,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化肥市场的春天能否一起到来,谁也不知道。“按照往年的习惯,进入11月份以后国内就将进入尿素冬储的季节,但是今年受市场持续走软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各地经销商都谨慎操作,持币观望,截止到目前各地冬储仍然没有启动迹象,我都不知道该咋办了。”那位东北的经销商这样说。
山东聊城的王幸福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农资公司,一年能够销售化肥近万吨,他对于当前的形势也有些不知所措。“我觉得进入12月份应该开始少量储备了,因为国内尿素经销商都还没有开始储备,如果都看着别人,跟着大家的脚步走,人家不拿货你也不拿,等大家都拿货你再拿,恐怕就拿不到了。但是由于明年尿素市场风险较大,啥时候拿货,拿多少,太让人为难了。” 王幸福无奈地说。
国家发改委于日前公布近期国内化肥生产流通情况,一堆辉煌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2005年化肥市场的大致轮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今年冬储面临的实际环境。
今年化肥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全国累计生产化肥4035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10.2%,其中尿素产量1649万吨(折纯,实物量约3585万吨),同比增长7%。全年化肥产量将达到4770万吨,比上年增加300万吨,在去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再增长约6.7%。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预计全年进口约1400万吨,比上年增长13%。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出口化肥340万吨,同比下降33.7%,其中尿素出口110万吨,同比下降57.9%。预计全年化肥出口420万吨,比上年下降40%左右。
肥价处在下跌通道。10月初,尿素出厂价在1630—1650元/吨左右;10月中旬,尿素出厂价在16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尿素出厂价在1600元/吨左右;11月上旬,尿素出厂价在1550-1600元/吨左右。
数据最有说服力,在这些涨涨落落的数字之间,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当前市场的供求状况,尤其是尿素市场,前赴后继的产能让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坚挺的价格悄然回头,尿素市场相对于去年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王全对于市场的分析与判断更为理性,他认为由于今年尿素行业产能的迅速上升和出口量的大幅减少,总供应量比去年将上涨最少二三百万吨,这个量将对国内市场形成很大压力。“今年尿素市场供大于求已经凸现,明年供大于求将更加明显。从供略小于求到供大于求,中国尿素市场将结束2003年以来的螺旋式上升,开始迎来下降拐点。”王全话语从容,他在为化肥行业拉响预警的同时也坦露出一个龙头企业对于整个行业的深切关注。
如同许多历史巨变一样,在每一次大的行业震荡即将来临之前,我们总会因为时局预变而无法阻挡,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然而,当我们相信一切都掌握在市场手中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坚强面对,理智选择。
国家政策的神圣使命
化肥淡储的中坚力量就是国家储备,这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化肥市场的价格稳定,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在春耕的关键时期农民们的用肥需求。
“国家储备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利益,它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它承载着国家的信任,也承载着服务‘三农’的神圣使命。”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军语气沉着。
10月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去年《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6号令)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化肥淡储工作。规定要求,淡储化肥以尿素为主,各承储企业淡储化肥总量中尿素应占70%以上;淡储期限为6个月,原则上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淡储期的后两个月中至少有一个月的月末淡储化肥库存量要高于淡储任务量;对淡储期内未能完成淡储任务企业,有问题的企业,及因惜售等企业自身原因而导致淡储标的区用肥旺季化肥脱销断档、价格涨幅过高的企业均列为末位企业,其淡储资格将被淘汰。11月2日,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与今年第一批化肥承储企业签定了605万吨承储协议,淡储大幕悄然拉开。
虽然国家淡储已经启动,但是许多企业还是显得动作迟缓。“大家始终在观望,是因为对于市场没有信心,现在有了政策还在观望,可能是对于政策缺乏信心,政策拯救不了市场,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位南方的省级农资公司老总这样说。他指出,如果大家在淡储的过程中半途而废,只能说国家政策亟待完善。
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董事长李学军认为,国家淡储的积极意义很明显,目前更重要的是配套政策要跟上,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应当多给优惠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一种来自各方面的合力。李学军指出,淡储政策现在还是一个实践阶段,要想这个政策充分发挥实际功能,还需要有关部委联合起来“大合唱”,形成淡储政策的长效机制。
“我们今年的国家储备是10万吨,省级储备是15万吨,只要签了协议,市场不好我们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副总裁黄勇这样说。辉隆集团在安徽省内的网络优势非常明显,在资金上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黄勇对于未来市场并不非常担心。“如果明年春耕时候,化肥市场还不振作,国家应该会用政策来调控。”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黄勇这样说。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生华认为,今年整体冬储积极性不高是由于市场和需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作为生产企业,美丰公司今年只能适量储存一部分,因为开春之后运输将成为企业的一大屏障。据谢生华介绍,现在国内许多尿素企业已经开始限产,价格压力开始显现。“政策需要改革。国家淡储政策应该适当向生产企业倾斜,把指标给有资源的企业分出一部分,这样对于后期的市场供应更为有力。” 谢生华的话语代表着许多尿素生产企业的观点。
淡储政策代表国家对于化肥行业的一种支持,而在这种支持背后是更为深沉的责任,淡储政策能否完美落实将影响到整个化肥行业的冬储大局,既要慎重又要积极,这应该是许多化肥企业的共同感受。
我们别无选择
如果真正身处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除了保持清醒,努力寻找方向,我们别无选择。关于化肥冬储,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在面对冬储以及未来市场上,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冬储的大环境下,全国同此凉热,吉林省今年的冬储也在“持币观望”中后延。作为一个三分之二的需求量要从省外调入的用肥大省,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肩头重任更显艰巨。“加大融资力度,落实淡储货源,加强网络建设,这是目前的主要工作,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吉林省农资公司董事长邓国臣这样说。
湖北宜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新亚认为,明年的市场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明年出口政策的影响。从整体上来讲,政策在微观与宏观上的最终和谐需要时间,政策滞后于市场,这是正常的,我们应当正确面对。虽然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但作为一个大型尿素出口企业,宜化集团在市场上占据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张新亚显得很平静也很乐观。
“我们无法改变市场,所以我们期待政策。” 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林峰认为,国家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很大,他呼吁对于生产企业的有关政策应当考虑全面。天野化工公司今年8月至10月进行了“油改气”的技术改造,3个月少产尿素15万吨,因此也减轻了企业的淡季压力,对他们而言,这个冬天并不寒冷。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德亮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冬储方式,今年许多经销商已经和他们签了联储联销的协议。“我们想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家的市场风险,只有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实现风雨同舟,才会真正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孙德亮的话语很坦诚。
内蒙古乌拉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建程说,今年的冬储他们已经放弃,因为他们没有拿到淡储指标。杨建程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虽然市场风云变幻,但是企业的特色却是保持不变的。在市场风险面前,不论是进或是退,只要是符合自己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11月份,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为1649元/吨,比今年最高点低30元/吨;磷酸二铵的出厂价为2088元/吨,比今年最高点低69元/吨。发展改革委经贸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化肥价格总体下降是前期各项政策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王全认为,中国化肥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之后,将迎来一个漫长的冬天。这虽然是一个寒冷的预言,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竞争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前进的主旋律,或许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将成为化肥行业一次涅槃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