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资信息 >> 内容阅读
农民受益“948”———甘蔗引进项目的路径与启示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3日   阅读:

作者:师晓京   农业技术引进计划(简称“948计划”)实施10年来,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在较短时间内大大缩短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广大农民群众则从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引进、从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导入中获得巨大的实惠。   日前记者到广东湛江国家948甘蔗引进项目良种和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进行采访,耳闻目睹了蔗农受益于“948”的喜悦。   引进先进品种技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指着大片的甘蔗地,湛江北坡镇嘉陵村蔗农翟杰告诉记者,这是他和村里几十户农民的承包地,不过现在全部连片了,由公司统一经营,他现在的身份是农工,田地变成了公司的第一车间。他说:“统一地块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公司还对我们进行培训,现在种什么苗,怎么种,肥上多少,啥时打药,农技人员都到田间及时指导。比过去一亩地少了六七十元的投入,产量却比过去多了3吨,亩产达到8吨以上。”   翟杰所指的公司是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是湛江市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部和发改委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也是948甘蔗项目在广东的依托点。农业部甘蔗首席专家陈如凯教授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我国甘蔗品种单产低,含糖量不高,抗逆性差。在实施948计划中,科研和企业合作,建立起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指导推广的推广体系。先后引进新台糖16号、22号和25号等优良品种和先进的耕作技术,到2003年,甘蔗单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每公顷68.6吨,糖分提高到14.3%。   据介绍,在实施948计划时,该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办起了试验基地。目前,公司蔗区种蔗面积100亩以上的专业户达到95户,其中最大的达980亩。   在试验基地,记者看到,8米宽的机耕路,三面光的防渗排灌沟,8口打岩钻井和完善的抽水喷灌设施。据介绍,2003年以来,公司投入670多万元在9500亩的基地内修路、打井、建排灌沟。几年来,公司还举办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56期,培训农户2万多人次,为每一个蔗农建立种蔗卡片,公司随时进行跟踪服务。他们还成立了农资配送中心,技术服务站,为蔗农提供种苗、肥料、农药和运输服务。说起这些,公司总经理黄华明感慨道:948项目把我们和蔗农利益绑到一起,蔗农要钱,企业要利润,心思都在这田里。他告诉记者,今年下暴雨时,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里指导蔗农排涝,那心里比蔗农还要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陈金发认为,最关心原料质量价格的是企业,所以从一开始,948引进项目就将接点定位在最有效利用的企业上,将政府的价值趋向和企业相连接,和农户相连接。事实证明,这种引进不仅解决了研发和生产的脱节,而且通过企业使间接的原料提供者蔗农受益,构建起相互依存的新型工农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农关系调整的转折期,如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大华在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农田基础建设和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两个方面所作的努力,不能不说是企业反哺农业的一种有益尝试。   引进二次结算机制农民享受更多利润   在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同时,引进国外二次结算机制是948引进项目的一大特点和创新点。   948甘蔗引进项目引进了美国等甘蔗生产大国的二次结算机制。即企业在第一次合同结算后,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利润再以四六分成的比例与原材料提供者共享。大华糖业公司年初和蔗农以保底价每吨210元签订合同,再根据当年的市场销售情况,高于合同部分的利润,企业拿40%,再返给蔗农60%。   二次分配机制,企业在承担全部市场风险的同时,确保了自身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延长了公司季节性糖业生产的天数,年达到120天,比一般蔗糖企业多40~50天。蔗农则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一方面得到合同内固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享受到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润,大大调动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热情。   农业的利润主要在加工流通领域,但农民离市场太远,所以市场的好处也很难传递到农民,948引进的分配机制,使农民参与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分配,也就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引进糖能转化方式确保农民长久利益   受国际糖价的影响,蔗糖属于市场波动比较大的产业,如何保证蔗农在市场的波动中不受或少受影响,保证蔗农收入不断增长,需要建立长久利益机制。948甘蔗项目在这方面引进了世界第二大产糖国巴西的生产方式。巴西的做法是发展糖产业的同时,发展糖能源。   据介绍,“十五”以来,国家“863”和“948”项目先后对能源甘蔗育种与选择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已储备了一批能糖兼用的甘蔗新品种。黄经理告诉记者,在能源十分紧张的今天,糖能源无疑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近年来,公司已种植了大批糖能兼用甘蔗,并已开始生产药用乙醇和工业乙醇。这样一来,一亩甘蔗工业产值8000元,蔗农从中可收入1800元。当地农民则说,前些年,糖生产过剩,甘蔗135元一吨都没人要,如今收购价变动不大,保证了种蔗的稳定收入。   增加蔗农收入最好的办法是增加需求,保证市场的持久旺盛。糖和糖能源的有机转换,对企业来说,只是随时根据市场糖的需求进行生产调整,而对于蔗农来说,则彻底解决了糖贱伤农的问题。   负责948计划的农业部科教司引进处刘艳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实践表明,把引进技术放在整个产业技术发展的大系统中的关键点上,既突出引进技术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又与国内自主创新研究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同时,把落脚点放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既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又导入了国际先进的生产方式,这对于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记者从甘蔗引进项目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