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的四维驱动力
来源:   2023年12月04日   阅读:

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种子是关键,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繁工作时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四化一供”以及种子产业化等发展阶段,中国种业已步入种业现代化的深化改革阶段。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须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为此,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致力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

      1

      国家战略驱动力

      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是种业振兴战略的突破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振兴行动并制定一系列种业发展支持政策,如修订实施新《种子法》、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成为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把握种业发展主动权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并将生物育种列入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4项修改后的规章制度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大门已经正式开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入快车道。

      2

      技术创新驱动力

      我国亟须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实现种业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巨大支撑力量是种业科技创新,尤其是依赖先进生物技术的生物育种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逐渐进入4.0智能育种时代,我国育种技术仍处于以杂交育种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向3.0时代过渡的阶段。生物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缺少源头创新、关键核心专利被国外掌控、缺乏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新品种等方面。截至2021年,我国在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设计育种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本国育种技术相关论文总量的 18%,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34%;我国仅持有全球7% 的生物种业相关核心专利,而美国占比高达80%。据欧盟委员会新基因技术数据平台预测,未来5—10年全球将有150余种基因编辑产品投放市场,我国可上市产品数量不及美国的16%。未来,我国种业发展应抢抓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加快育种技术创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3

      市场需求驱动力

      中国种业市场仍将稳步增长,种业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发显著。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Kynetec统计数据,到2025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3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8%,在全球市场占比将提升至21.37%。根据《2022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中国的水稻小麦种子实现了自给自足,玉米和大豆种子几乎自给自足,但仍有15%的蔬菜种子依然依赖进口,高端蔬菜种子进口依赖尤其严重。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进口额高达2.4亿美元,占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总额的35.3%;胡萝卜、菠菜、西兰花、洋葱、甜椒、番茄、茄子等大棚设施蔬菜的进口种子占比都在80%-90%。主粮种子领域,以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玉米为例,由于极端气候多发、规模种植主体增加,稳产、多抗、宜机收等复合性状的高端品种价格高、溢价能力强,而低端同质化品种积压严重,种子市场的两极分化态势推动了种子市场的高端化发展。

      4

      要素供给驱动力

      中国亟需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相对于国际种业巨头通过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从而巩固全球种业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规律,我国种业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7372家,相比2010年的8700家,整体种子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种业CR5(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农发种业与荃银高科)由2021年的19.3%提升至2022年的21.3%。但是与国际CR5的52%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将进一步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深入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培育更多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参与全球种业市场竞争。

      来源:“中国种业”微信公众号投稿

      作者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

      崔园园,女,博士,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长期跟踪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经验、三产融合、种源农业等相关研究。主持上海哲社、科委、发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上海农委、住建委等乡村发展相关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