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新华社报道:种业振兴行动这三年
来源:   2024年06月12日   阅读: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夯实种业根基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资源保护利用开启新篇章

“这次种质资源普查恰逢其时,如果再不进行全面普查保护,我们很有可能永远失去那些濒临灭绝的资源。”提起2021年启动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十分感慨。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历时三年的这次普查,150多万人参与。其中,农作物普查覆盖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团场)、畜禽覆盖62.5万个行政村、水产覆盖92万个养殖场。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采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107万份、水产遗传材料12万份。
这次普查,新发现了红灯笼猪、帕米尔牦牛等51个畜禽和蜂资源,找回了烟台䅟糠鸡等10个曾宣布灭绝的品种,抢救性保护了61个濒危畜禽品种和746份濒危农作物资源。
三年来,我国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了以国家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15个中期库、56个种质圃为依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确定227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成101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53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源支撑育种创新基础更扎实。

创新攻关实现突破

麻辣烤翅,照烧鸡排……价格实惠、品种多样的鸡肉食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也体现了创新攻关的成果。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科技创新速度加快,国产白羽肉鸡打破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5%。
在作物领域,通过自主基因编辑工具Cas12i编辑的高油酸大豆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科研人员和企业新筛选培育9个高油大豆品种;“中油早1号”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
短板加快补齐,潜力深入发掘。三年来,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场占有率由5%提高到35%;自主培育1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5%。“京麦188”“荃9优1393”等一批耐盐碱品种,为“以种适地”提供了支撑。

骨干力量引领发展

“现在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中,来自企业的占比超七成,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企业的占比近六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是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为改变我国种企数量多、规模小、创新弱的状况,2022年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推动与金融、科研、基地对接合作。
三年来,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和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中,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加快应用,产学研用结合更紧密。
企业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北京峪口禽业居世界蛋鸡育种前三强,先正达、隆平高科居全球农作物种业前十强。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基地建设夯实“压舱石”

在机器轰鸣中,3条稻种精选加工线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风筛选、重力选、谷糙分离、光色选、包衣、成品包装有序进行。在位于福建建宁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可以感受到种子加工、仓储物流、管理服务等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发展。
种业基地是良种保供的“压舱石”。三年来,农业农村部优化基地布局,构建216个农作物制种基地、300个种畜禽核心育种场站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实现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猪牛羊禽全覆盖。
“通过增加真金白银的投入,供种保障能力由2020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75%以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我国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南繁硅谷以及甘肃玉米、四川水稻、黑龙江大豆等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单产水平、旱涝保收能力、加工仓储和物流配送能力极大提高。

市场净化维护创新

“以前我们深受‘仿种子’之苦,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后,我们种子销售量比之前多了15%至20%,企业受益很大,农民购种选种也不迷茫了。”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平说。
三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种子法,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农业农村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重拳出击。有关部门陆续发布6批撤销登记品种公告,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对35个绿色通道、104个联合体试验主体进行清退和责令限期整改。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定不移全面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创新积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各地各部门加快部署,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主动权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