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2024年种业十大热词丨年度盘点
来源:   2025年01月03日   阅读:

     过去一年

      种业市场风云涌动

      有困难,也有突破

      过去一年

      种业振兴行动由

      “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

      中国种业继续向前

      中国种业人继续向前

      农财君尝试盘点

      2024年中国种业十大热词

      它们分别是:

      种业振兴见成效

      生物育种产业化

      资本发力种业

      去库存引内卷

      仿种子大清理

      职业打假猖獗

      精扶培育种企

      致敬种业人物

      粮食再创新高

      科研创新突破

      其他热词:品种权转让、玉米价格下跌、制种临界点、知识产权保护、“走出去”、协会换届……

      01

      种业振兴见成效

      2024年,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三年多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育种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要。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不过,目前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需要,还需从夯实创新基础、提高创新适应性、增强创新协同力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通过三年普查工作,全国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我国已摸清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在农作物方面,新收集种质资源13.9万份,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桑等,99%为种植历史久远、类型丰富、性状多样的传统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目前已全部移交国家库圃安全保存,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02

      生物育种产业化

      2024年,生物育种产业化继续提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我国转基因产业化试点自2021年开始,2023年顺利完成。2024年进入为期3年的转基因产业化示范阶段,今年转基因玉米种植扩大至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8省区,推广面积约1000万亩。

      在这一年,又有多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批。1月18日,2023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三)发布,包括19项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安全证书(生产应用),2项基因编辑大豆安全证书(生产应用)等获批。其中,基因编辑大豆、耐除草剂棉花安全证书在我国首次获批。

      5月8日,202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一)发布,包括1项基因编辑产量性状改良玉米、1项基因编辑抗病小麦、1项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等,此次获得基因编辑安全证书的作物新增了玉米、小麦。

      在这一年,又有多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继2023年12月我国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024年9月,又一批30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目前,我国共有64个转基因玉米、17个转基因大豆通过国家审定。

      继2023年12月26家企业获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后,2024年11月,又有13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截至2024年12月28日,全国范围内获得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G证)的有37家,获得转基因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G证)的有3家。

      以下37家企业可进行转基因玉米品种生产经营:

      以下3家企业可进行转基因大豆品种生产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基因编辑育种进一步开放。目前我国已有5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获批,涉及大豆、玉米、小麦三个农作物。

      与此同时,我国的生物育种产业化触角已伸至海外。5月,齐禾生科的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P16在美国获得监管豁免。6月,先正达集团宣布为全球学术研究提供优质基因编辑和育种技术的授权。9月,大北农生物研发的一个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豆转化事件在巴西通过安全评价审查,获批种植许可……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在减损增产、节约成本、提升品质等方面成效明显,按照扩面提速要求正在有序扩大应用范围。据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双交会数据,2024年全国转基因玉米种子制种面积达20万亩。预计2025年种植面积将突破5000万亩,2026年开始进入“亿亩时代”,后续或越推越快。

      03

      资本发力种业

      2024年,资本继续发力中国种业市场。1月,康农种业在北交所敲钟上市,成为湖北首家上市种企。3月,原计划募资650亿元的先正达终止在上交所主板的IPO。8月,金苑种业终止在北交所的IPO。

      此外,正大种业、丰德康种业、金博士种业等登陆新三板。11月,华农伟业则在新三板挂牌不足一年后选择摘牌。据农财君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种业相关企业共有12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有3家,在美股上市的有1家,还有至少17家在新三板挂牌。

      今年还发生了多起较大的行业并购。2月,苏垦农发及下属单位大华种业等计划对外股权投资3.5亿元。其中,大华种业计划投资5000 万元,布局对杂交水稻及小麦种方向的优质种业企业进行并购,计划投资5000万元布局对杂交玉米种方向的优质种业企业进行并购,进一步扩充企业实力。

      3月,国投种业正式获批收购丰乐种业20%股份,并获得控股权,收购金额超10亿元。“国投系”成为继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中信系”,以先正达为代表的“中化系”之后,又一个种业“国家队”。国投种业获批控股丰乐种业!种业“国家队”再添一员

      7月,神农种业(山西)有限公司收购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9月,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京奥瑞金国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持北京奥瑞金种业46.85%股权,交易定价为1.32亿元。又一种企并购!神农科技控股转基因“生力军”?回应来了

      今年,多个种业巨头进行了大额募资融资。7月,荃银高科公告,向特定发行对象发行股份,募集用于青贮玉米品种产业化及种养结合等项目的约5.37亿元资金。8月,大北农向特定对象发行新增股份2.11亿余股,通过此次定增,已募集资金近7亿元,并全部到位。10月,隆平高科发布公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信农业。11月,丰乐种业发布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国投种业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0.89亿元,此次发行后,国投种业占丰乐种业股比从20%增至38.46%。

      12月底,先正达集团签署了一笔45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成为今年亚洲最大的一笔此类美元贷款,有助于大幅优化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笔贷款在原定30亿美元的基础上上调,原因是超过40家银行的超额认购,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的分支机构。

      2024年,还有多家企业跨界入局种业。6月,上市公司邦基科技公告称,使用自有资金与王满华先生共同出资设立邦基农科(吉林)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将从事玉米种子的生产销售。12月,新疆华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业务范畴包括农作物种子的经营以及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等多领域。

      12月,云南白药集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由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含农作物种子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等。

      04

      去库存引内卷

      在2024年,种子库存积压仍是焦点。近年来,行业需求放缓,供给端竞争加剧,种子企业处于“大洗牌”阶段,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显现。全国范围内,2023-2024年度玉米种子的总供需比达167%,在2024-2025年度进一步攀升至175%,属于严重供过于求。

      库存问题折射出的,是种子公司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成不成体系的问题。当库存积压超过20%,基本可以确定,种子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出现了失控,如内部渠道冲突,即“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问题,又如早先制定的销售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实际市场严重不匹配,同时缺少调整销售政策的办法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优势和舆论导向瞬间就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最终形成了大量库存。

      在2025年的玉米种子市场走势上,种子库存积压,种子企业急于抢占渠道,预计市场启动提前。预计种子价格呈下降趋势,可能会陷入价格战。随着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耐密植、中小穗、多抗、耐逆境品种接受度提高,根据今年高温热害品种表现不一,预测2025年耐热性好、可合理密植的玉米品种受关注度高。

       05

      仿种子大清理

      自实施品种登记制度以来,全国登记品种达3.1万个,显示出我国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新优品种不断涌现,但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品种同质化、“仿种子”等行业痼疾,我国在2024年继续做好种业市场管理的“加减法”。一方面,推进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开展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扩大“仿种子”清理范围。

      2024年1月,农业农村部公告撤销362个向日葵、甜瓜品种登记。12月,农业农村部公告撤销625个甜瓜、西瓜等问题品种。自2021年来,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七批撤销登记品种公告,维护了保护自主创新、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坚定了育种单位和企业加大品种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另一方面,加快推行品种身份证管理,提高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质量标准。11月,三项种子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包括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和《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去年以来,我国正式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并先后出台了首批种子认证目录、实施规则、技术规范等制度性文件。对提升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引导构建更好的种业市场秩序以及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共有11种作物、近140个品种申请认证,繁制种面积约22万亩,近期首批认证种子即将陆续进入市场。

      9月28日,在江苏召开的全国严格品种管理工作推进会指出,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落实市场净化行动部署安排,协同联动开展“两个通道”专项整治和“仿种子”清理,探索推进审定、登记和保护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先后推出了一批符合生产需求的优良新品种,为如期完成“三年打基础”目标任务,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06

      职业打假猖獗

      2024年,种业“职业打假”相对猖獗。广东、浙江、甘肃、河北等多地种业企业在今年陆续收到多起恶意投诉,引发行业热议。“职业打假”的索赔理由五花八门,例如种子套包,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未审先推、未登记即推广,种子标签标注不规范,种子外包装违反广告法,种子包装袋印刷字体侵权,种子包装袋商标侵权,等等。

      种业“职业打假”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并无相关权利人或者消费者的授权,二是以获得高额赔偿或者盈利为目的,三是买而不种、种而不管、放任损失产生。

      业内人士介绍,种业“职业打假”的猖獗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种业企业存在一些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恶意打假知只是为了谋利,并非真心推动种业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种子企业要合规合法经营,坚决不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在每批次种子出库时应附加质量检验报告单、真实性鉴定单。在遇到种子质量纠纷时积极应对,保留好相关证据,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

      种子企业要牢记“包装标签合规章,质量合格再出厂,审定定区域经销商,宣传视频要适当,调查真相不能乱,积极应对不慌张”。

      07

      精准培育种企

      企业是种业创新的主体,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80%的种子靠企业提供。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科研投入达到76亿元,比2021年提高20%,平均科研投入强度达到6%。从目前看,69家农作物阵型企业,2023年科研投入占比超过行业总额1/3,一批龙头企业优势地位突出。

      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把种业振兴摆上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下大力气抓好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多措并举培强育优一批高水平种业企业,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好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韩俊指出,种业振兴关键是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种业振兴行动实施3年多来,种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种业发展水平提升,但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当前育种技术已发展到4.0阶段,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种业领域加速叠加应用,国际巨头纷纷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国内种业创新突破、迭代升级形势紧迫,必须加快攻关、加快突破,确保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韩俊强调,要聚焦种业阵型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培育,支持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大幅提升品种的单产、性能、品质等。要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资源设施共享利用机制和科企合作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更多更灵活地向企业流动。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育种中应用,加快数智技术设施装备的建设应用,支持育种企业开展数智化升级改造,加快研发智能育种算法与模型,在设计育种上跟上世界前沿步伐。

      韩俊强调,要着眼种业企业需求,加大科技项目和财政、信贷支持力度,为种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金融保险服务。要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严厉打击种业侵权违法犯罪行为,下大力气净化种业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深化与阵型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着力推进阵型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三对接”,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阵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锚定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任务,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创新模式。

      08

      致敬种业人物

      2024年,多位种业人获得重磅荣誉。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家李振声获的“共和国勋章”,作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李振声院士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祝贺!李振声院士,获颁“共和国勋章”

      4月,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农业农村局水稻专家杨华德入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在非洲国家布隆迪,杨华德带领团队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用八年时间让布隆迪的水稻单产增加3倍左右、总产量增加约4倍,大大缓解当地的吃饭压力,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种业人的骄傲!

      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获奖名单中,与种业相关的有7项。农作物种业分别有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创建及规模化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小麦优质高产亲本材料创制与郑麦379等品种选育应用、花生抗旱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月,在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开幕式上,亚太种子协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理事长、丰乐种业和荃银高科创始人张海银“中国种业卓越贡献奖”,以表彰两人在种业领域的卓越贡献。

      12月,李家洋、韩斌、钱前三位院士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院士更是荣获最高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们多年来携手共进、攻坚克难的有力见证。李家洋、韩斌、钱前,种业三院士同获何梁何利大奖!

      今年4月,我们还送别了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小麦育种家程顺和院士。由程顺和院士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亿多亩,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2024年是经典大品种“汕优63”问世40周年,该品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育种家谢华安育成。40年来,“汕优63”成为我国推广速度最快、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增产效益最显著的杂交水稻良种,创造中国稻作史纪录。

      7月,9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西甜瓜育种家吴明珠再次回到吐鲁番,回到她曾经奋斗的地方,#94岁吴明珠来到吐鲁番#登上微博热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消费国,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瓜奶奶”的吴明珠院士。如今的吴明珠已经认不出人了,但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有时候她突然要出门,嘟囔着瓜该授粉了。瓜,在她的大脑中顽强地与阿尔兹海默症抗争。

      09

      粮食再创新高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

      这得益于增面积、增单产以及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的高效落实。2024年,我国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2024年我国粮食总面积达17.90亿亩,增加了525.8万亩,对增产贡献近两成。2024年我国粮食亩均产量394.7公斤,比上年提高5.1公斤/亩,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过八成。

      目前我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情况下,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提高单产是粮食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

      下一步要聚焦大豆、玉米两个提升单产潜力最大的作物,率先启动单产提升行动,力争尽快实现突破;对于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油菜、水稻、小麦,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

      10

      科研创新突破

      2024年,种业科技进一步实现突破。12月24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入选。

      复粒稻是一种独特的水稻种质资源,与普通水稻穗子上种子粒粒分明不同,它结出的种子可以三粒长在一簇上,因此又被称为“三粒奇”。但这“三粒一簇”特性的机制一直是个谜。

      水稻单产突破依赖种质资源中重大基因的发掘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成功破译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奥秘,揭示了油菜素甾醇调控水稻穗粒数的机制,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当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于日前发布了10项代表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2023年),多项种业成果入选,包括: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助力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助力碱基编辑新工具挖掘;解析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揭示大白菜远缘杂交障碍的形成机制;发现栽培葡萄双驯化和性状起源;有害突变二维图谱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等等。


复粒稻整株。图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此外,品种权转让、玉米价格下跌、玉米制种临界点、知识产权保护、“走出去”、中国种子协会换届也是2024年的中国种业热词。

      2024年2月,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以250万元的成交价格获得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厚皮甜瓜新品种“明珠7号”的技术转让。7月,隆平高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就水稻抗螟虫基因及新种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中麦801”签署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入门许可费分别为1100万元和300万元,并结合产业化提成,深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9月,湖北隆芯种业与上海市农科院签订成果转化合同,西蓝花新品种“沪绿70”标的金额为500万元,创下国内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种转让费新高。10月,河南农业大学与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河南慧博科瑞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授权协议,就玉米新品种“YD268”达成技术转让,转让费2680万元,再创我国玉米品种转让费纪录。

      在你心中

      2024中国种业还有哪些热词?

      欢迎留言评论

      说出你的心声!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