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财经要闻 >> 内容阅读
看四川烟叶的三个亮点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6日   阅读:

来源:东方烟草报社 在四川烟叶产区采访,我们一路感受到,四川烟叶的良好发展形势,得益于烟草“三农”发展战略和行业产业政策的扶持,同时也得益于四川烟草对发展之路的审视与把握。 “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力争什么样的‘增长点’?”两年前,当四川烟草商业系统提出“让烟叶成为四川烟草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时,他们首先明确了烟叶发展观的新内涵:烟叶生产的增长方式不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效益提高。烟叶发展应该是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烟农利益相结合、和谐并进的共同发展。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四川烟叶进入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的路径和经验,正是在对发展观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亮点一: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更加重视烟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垫路铺石 “烟水烟路、防雹、标准化站点、烤房改造、烟叶信息化”,前几年,通过这五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四川烟叶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但是,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对自然条件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烟叶生产来说,又很脆弱。 今年4月至6月,占四川烟叶总产量2/3的凉山产区遭受了40年不遇的干旱,烟叶生产遭受严重损失,更凸显了不完善的烟区水利设施与优质烟叶发展之间的矛盾。 保持烟叶可持续发展,保障烟农种烟利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决定:从2005年起,用2~3年时间,完成四川15万吨优质烟叶生产所需配套的烟水、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在两年内完成烟水工程和风险救助体系,在三年内完成烤房和标准化站点建设。 “今年重点突出烟水工程,其中又以解决全省烟区抗旱灌溉为主”。四川省新一轮的大规模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于今年6月份拉开序幕。 一时间,“微型水利工程”成为烟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凉山州会东县火山乡小湾子村村民李光明的烟田附近,我们看到了一口新建成的标美式“坛子型”微型水窖,配套有引水沟、简易过滤池,可以自流灌溉和排污,蓄水量为30立方米。 小湾子村村民告诉我们,凉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旱雨季分明。正当烟叶移栽的黄金季节,却干旱少雨,长期困扰着烟叶生产,也使凉山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以前我们这些地方栽的是‘望天烟’,每到移栽时就盼老天爷下雨,往往延误了移栽期。如果移栽时遇到干旱,我们要人背马驮走两三公里路打水栽烟。”李光明边说边走到新建的水窖前,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年烟草公司帮助我们建水窖,每口补贴1800元。现在给烟苗浇水时,拿起水管淋,很方便。以前干旱时要20多个劳动日才能栽1000多棵烟,现在家里两三个人一天就能栽一两千棵烟。” 雨季蓄,旱季用。经济实惠的凉山微型水利工程,给广大烟农带来了“应急水”、“救命水”,小药方治了大病。更让烟农欢喜的是,按照谁建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水窖建成合格后可领到产权证。小水窖名正言顺地成了群众的放心家当、安心产业。 据凉山州烟草公司经理宋俊介绍,水窖项目规划在基本烟田内,以烟农自愿申请为前提。水窖选址后,进行GPS定位,定点打桩,分户造册。由烟草、水利、农业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对工程规划、实施等全过程进行领导。 2005年凉山州9个产烟县计划修建水窖10万口,计划修建水渠14万米。今年启动的投资2亿元的凉山烟水工程标志着凉山广大烟农盼望已久的烟水配套工程开始走向现实。 凉山州委书记吴靖平对此评价说:凉山烟水配套工程是凉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辐射面积最广、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最多的水利工程。不仅使凉山这个全省重点烟叶产区的烟叶质量显著提高,还是功在整个大农业的重大举措。在由大到强的跨越中,四川烟草商业系统走好了烟叶发展新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亮点二:把烟农纳入行业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的烟叶生产经营环境 一些烟农曾说,种烟不怕,烤烟不怕,就怕烟草收烟不规范。2003年凉山州会理县的一位县委领导到该县的团山烟叶收购点检查工作时,被一群烟农团团围住,他们对烟点收烟不规范意见很大。2005年这位领导再次到该烟点检查工作,烟农又围住他,这次他们却是夸奖烟站站长屈建华。 在狭小的团山烟站办公室,记者见到烟农赠送的一面面锦旗:“实事求是,公平定级”、“金叶创效益,鱼水烟农情”……如何在短短的两年里使团山烟点的局面焕然一新?屈建华的回答意味深长:如果你跟肩挑背扛的烟农走一趟几十公里的山路,你就知道该怎样收烟、该怎样对待他们了。 2004年1月,屈建华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烟站所辖的20个烟叶片区。出于对自身职责的清醒认识,他向烟农承诺,一定解决交烟难的问题。 以前,烟农为了使自己的烟能卖个好价钱,经常主动给烟站工作人员敬烟。屈建华就从一支烟抓起,杜绝内部不规范行为。他对职工说,别小看一包烟只有3元多钱,烟农却可以用它交一个月的电费。 对于团山烟站的新变化,崩崩山村村民韩祖魁最有发言权。他从家里到烟站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以前烟站内部管理不规范,收烟进度慢,他往往当天交不了烟,只好跟其他交烟的烟农到烟站附近找地方过夜,有时等上五六天才能把烟交了。从2004年开始,他当天来交烟当天就能回家了。韩祖魁感慨地说,现在烟站收购秩序好了,职工态度变了,为烟农考虑多了。烟站甚至想到播放轻音乐来缓解烟农交烟时的紧张心情,每到吃饭时间,还低价为烟农提供馒头、稀饭。“关心农民疾苦”在烟草人身上得到了具体体现。 正因为如此,在团山烟站才会有“1和10”的对比现象:以前如果有一个烟农与烟站工作人员争级争价,会有十来个烟农来帮他;现在如果出现同样情况,会有十来个烟农共同劝阻说服他。从去年起,再没有一个烟农因不满工作人员的定级而把烟叶背回去了。 走马四川烟区,我们发现“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烟叶生产环境”的理念贯穿到了全省烟叶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技术管理,解决烟叶生产产前和产后服务问题,进一步完善烟叶风险救助体系成为构建和谐烟草的重要内容。 拿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来说,目前四川省通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全省育苗商品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以上。也就是说,全省80%以上的烟农已经从育苗环节解放出来了。凉山州会东县的几位烟农告诉记者,以前烟叶育苗要占用他们两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集约化育苗,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外出打工,只是在栽烟、田间管理和收烟的时候再回来干活。 四川烟草下一步的目标是:用两年时间,通过不断完善统一机耕、病虫害统防统治、集约化烘烤、入户预检等方面的服务,力争让全省烟农种烟的亩平均用工由目前的50个左右减至30个。 亮点三:打造烟叶质量评价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把服务工业企业的最终落脚点放到服务卷烟品牌上来 “随着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势的变化逼着我们烟叶生产经营者打破固有思维,对质量和市场进行全新的再认识。”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局长杨永法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愿多谈成绩。如何让烟叶生产经营适应新形势下卷烟工业要求,让倾注了全省17万烟农的心血与希望的烟叶持续走俏市场,是他最关注的。 杨永法认为,要把四川建成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是不能让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成为薄弱环节。 过去那种“种什么卖什么、有什么卖什么”的思想行不通了,以卷烟市场换烟叶市场的方式行不通了,靠关系靠人情卖烟叶的做法也行不通了。在当前行业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快的形势下,以能满足卷烟品牌需要的优质烟叶赢得卷烟工业企业的认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生产供应基地,才是烟叶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之道。 而与形势发展形成反差的是,四川作为一个年产烟叶10万吨以上的产烟大省,还没有一个产区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有专业营销人员参与的烟叶营销队伍;市场信息调研、建立工业客户档案等工作也尚未启动。由此暴露的是市场观念淡薄,服务工厂、服务品牌意识不强的问题。 基于对烟叶质量和市场的重新认识,基于对自身现状的深刻反思,四川省局(公司)领导层决定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为烟叶发展提供保障体系,提升四川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四川烟叶质量评价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应运而生。 质量评价体系是以最大限度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的需要为目的,以国家烟叶收购标准为基础的。评价中纳入了烟叶理化指标和评吸结果,使烟叶质量评价结果更全面,更切合工业需要。 营销服务体系则是通过建立一支熟悉烟叶生产、了解卷烟配方工艺、掌握基本营销知识的专业营销队伍为突破口,构建四川烟叶客户管理档案,建立与卷烟工业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而指导烟叶生产、指导市场定位,最终达到四川烟叶产销协调、平衡、持续发展。 据杨永法副局长介绍,两个体系实现有效运作后,能将相关信息融入烟叶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以便对技术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促进四川烟叶生产与工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 “不仅如此,建立两个体系还能有效地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杨永法副局长特别提到龚锦华局长说过的一句话:决不允许靠在收购环节压级压价赚烟农的钱,因为那是黑心钱;决不允许靠在经营环节提级提价赚工厂的钱,因为那是短命钱;要赚就赚和谐发展、共生共赢的钱。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川烟草两个体系的建立,为落实这一要求找到了新的结合点。 对两个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停留在领导层,还在市场经营的主体——产区分公司深入人心。“建立两个体系,一方面事关全省烟叶生产经营工作的根本,一方面对我们多年来固有的烟叶观念是一次冲击、一次调整。”凉山州公司烟叶科的一位负责人说,“以前我们只要把烟叶卖出去就行了,而今后要掌握烟叶到了哪里、进了哪个品牌、使用情况怎样。要把服务卷烟工业企业的落脚点放到服务他们的品牌上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烟叶生产经营目标。” 据了解,根据两个体系建设的整体要求,四川省局(公司)和1.5万吨以上的产区分公司都将建立原烟评吸委员会;建立由省局(公司)、市局(分公司)、工业企业客户组成的三级理化指标采集分析体系。烟叶营销服务体系由省局(公司)和产区分公司两级组成。杨永法副局长告诉记者,今后收购烟叶时,不仅要看烟叶外观等级质量,还要用速测仪器测验烟叶的理化指标。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四川烟区给工厂提供原料时,就可以预先拿出一份反映烟叶内在质量的检验单了。 “省局(公司)将通过烟叶质量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辅之以烟叶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实现四川烟叶生产经营从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真正转变。”采访结束时,杨永法副局长对我们谈论的话题作了概括性总结。 采访后记:四川烟叶工作其实还有很多亮点。比如,凉山州以地方立法形式确立了基本烟田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确保烟叶可持续发展;又如,全省引入工业企业管理的理念抓烟叶生产,加快烟叶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进程;再如,他们通过对全省各烟区不同优势的分析,把凉山、攀枝花、泸州、广元等主要烟区分别划分为优质主料烟叶生产区、优质半主料烟叶生产区和优质填充料烟叶生产区,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抱团”,共同打造四川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归结四川烟叶的所有亮点,可以发现,四川烟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烟农、政府、卷烟工业企业、公司“四满意”目标,国家利益、行业利益、烟农利益的有机结合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主旋律。这既是四川烟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客观要求,又是四川烟草商业系统积极践行“携手客户,构建和谐并进的利益共同体”发展理念的例证。四川烟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本报记者 张红 网络责任编辑:袁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