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马凯3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中国明年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等五大措施以鼓励消费(2005-12-03新华网)。
人生一世,消费的过程伴随我们生命的始终。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注定是一个“消费者”,衣食住行,学习玩乐,“一个都不能少”。不过,再怎么消费,也该量(财)力而行啊。否则,要么只能画饼充饥,要么就“超前消费”一把,然后就拼命攒明天的钱,还今天的债。当然,富人除外。
对于富人来说,如何消费似乎是用不着国家和政府来“鼓励”的吧。这年头,有钱就可以豪宅名车靓衣美人,可以山珍海味,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只要不犯法,只要有“快感”。那么,国家对于消费又是“鼓励”又是“刺激”,是针对什么人呢?答案肯定就是占人口20%%的富人以外的广大老百姓了。当然,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扩大内需”,从而才“鼓励”消费,而且一方面鼓励消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鼓励消费频密化。于是,我们就不得不衣要常换,身要常洗,嘴要常嚼,房子要宽敞,家电要置齐,书要多买,车要多开,医院要常去,风景要常看,病要常医,体要常健,体育要多参加,物品要常换,朋友要多来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我们几乎成了“高级多样全面彻底穷极派消费者”。为了生存得好一点,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我们掏憋了腰包,背负着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苟延残喘,连连破费。
在农村,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甚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也大有人在。对于他们来说,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沉重而奢侈的负担。因为穷,所以没钱,那么他们拿什么去消费呢?难道刺激一下,他们就有钱花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3日说,明年农民增收难度将加大。粮价下跌,农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民增收“两头受挤”。如此看来,要鼓励和刺激农民消费,无疑是“任重道远”。
就整个国家来讲,扩大社会的消费总量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共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没有了消费的拉动,整个经济列车都将停止运行。而且,消费取决于收入。如果一种政策不能增加收入,就无法刺激消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提出的五大措施,从目前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应该是很有必要,这需要我们等待和观望。其实,如果有一天消费不再是一件“穷人破费富人浪费”的事情,哪里还需要“刺激”和“鼓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