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加强防控带建设实施分区持续治理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10日   阅读: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2005年8月29-30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甘肃省兰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会议。15个小麦主产省(区、市)农业厅种植业处长和植保站长以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有关专家介绍了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新成果,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地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新特点和防治经验,研讨了小麦条锈病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王守聪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分析了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艰巨任务,总结了各地从源头抓起、综合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措施,部署了今秋明春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夏粮的80%和85%左右,小麦生产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尤其在去年和今年粮食连续两年增产的情况下确保明年持续增产,进一步搞好以条锈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工作,是实现高水平上的增产稳产,解决小麦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该病随气流传播和跨区域流行的特点决定了其综合治理工作的全局性和公益性。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区域大多是边远贫困地区,其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农民的脱贫致富。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虽然在局部地区发生早、扩散势头强,但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业部门科学监测预报和及时组织防治,该病的流行和危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会议统计,2005年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甘肃等12个省(区、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5460.13万亩,防治面积7650.42万亩(次),挽回损失约11.1亿公斤,为确保夏粮丰收作出了较大贡献。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经验。一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基础。各地充分认识到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艺措施,防治工作要强化源头治理、立足于防,要象防治“非典”和动物疫情一样打“阻击战”和“歼灭战”。二是加强领导是前提。凡是把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的,就能做到组织发动有力,防治责任明确,各项措施落实,工作效果显著。三是科学防治是关键。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是大区流行,各地在防治工作上加强地区间合作,联防联控,同时科学划分区域,加强监测预报,结合各项农艺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四是创新机制是保证。各地在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中利用有关财政专项和农机补贴等项目,扶持发展农民应急防治队。同时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一体化服务。并结合农资市场整顿,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会议研究提出了小麦条锈病分区治理、综合防控的长效机制,明确了今后该病治理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综合防控带建设,重点治理越夏区,持续控制越冬区,预防控制春季流行区。采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治理策略,建立小麦条锈病持续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示范区建设展示条锈病防治新技术,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带动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市场导向,二是分区治理、科学防控,三是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四是完善机制、高好服务。总体目标:压缩越夏区小麦种植面积,降低越冬区流行频率,减轻春季流行区发生程度,将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力争经过5-10年,实现越夏区减少条锈病菌越夏面积50%以上,危害损失由现在的20%以上减少到10%以内;越冬区危害损失由现在的10%以上减少到5%以内;春季流行区危害损失由现在的5%以上减少到3%以内。每年多挽回小麦损失15-20亿斤。

  会议研究提出了分区治理措施。越夏区要大力开展越夏菌源地控制带建设,压低菌源量。一是积极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作物布局多样化,努力减少高海拔区域小麦种植面积,有效建立菌源控制带;二是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现有品种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施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三是结合农事操作,减少自生麦苗,适期晚播;四是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控制秋季菌源;五是加强夏、秋季病情监测,做好防除指导工作。越冬区要加强阻击带建设,压低越冬菌源量,严防秋苗和春季麦田发病。一是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和适时晚播;二是推广抗病品种,实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植与越夏区抗病基因不同的小麦品种;三是加强监测和防治,发病初期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控点保面,早发现,早防治。春季流行区一是实施品种的合理搭配;二是及时监测,加强春季应急药剂防治;三是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和科学用药指导,确保农药质量和防治效果。

  会议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越夏地域范围广、自生麦苗密度大、病情重和晚熟春麦发病普遍等情况,重点部署了今秋明春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做到组织到位。要求各地农业部门主动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情况,积极争取将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大支持力度,层层建立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病情监测和预报,建立和完善预警体系。严格执行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大力开展电视预报工作,提升科技入户水平。三是做好抗病品种培育和筛选,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合理布局不同抗源的品种。结合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促进品种合理布局,探索财政支农的新机制。四是搞好示范,保证措施到位。积极开展综合防治示范,直观展示防与不防、科学防治与粗放防治的不同效果。要结合土肥、栽培等工作,发挥各项农艺措施的综合作用。五是做好适时应急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要抓住有利时机做好早期防治,推广高效低毒的三唑类、烯唑类药剂拌种技术,对菌源区重点发病田块采取“打点保面”,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减少病菌的蔓延扩散。把握防治关键,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湖北及河南南部等发病较早的重点区域,对发病麦田要实施全面防治,控制病害向其他小麦主产麦区流行蔓延。河南大部、山东、河北、安徽、山西等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要根据病情动态,挑治发病中心,全面防治发病麦田。西北、西南和黄淮海条锈病流行区,要组织群众采取大面积应急防治措施。六是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治财政专项的实施工作。要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健全部门间合作机制,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做好项目效益评估和经验总结,确保项目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