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农业机械 >> 内容阅读
取消农业税,辽宁农业走进了新时代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8日   阅读:

  2005年,是辽宁省1800万农民兄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年。因为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们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年终岁尾,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年初的1月21日这一天。刚刚高兴地送走了一个粮食大丰收的2004年,全省农民朋友喜气洋洋地收到了省委、省政府送给他们的一个沉甸甸的“新年大礼”———省长张文岳在1月21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宣布: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取消农业税。至此,我省成为全国第23个宣布取消农业税的省份,全省农民卸下了肩头这项延续了几千年专门对农民征收的税种。   据测算,我省在2004年已取消除烟叶以外特产税、农业税税率已降低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一步到位,全部取消农业税,全省农民因不交农业税减负5.7亿元,人均减负增收24元。      当全省农民卸下了肩头这项专门对农民征收的税种的时候,说明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     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不仅是农民的福音,也是我省税收工作的大事。提前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乃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民心之工程,德政之举,体现了省委和省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真正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农业税作为一个古老的税种,是我国最早产生的税收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一直以交公粮的方式从农民手中征收。国家根据农民种地的田亩面积,按常年粮食产量计算,以征实的方式,由农民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向国家缴纳的农业税。所以,农民们便把这叫作交公粮。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农民嘴边常用的词汇。祖祖辈辈以来,就向国家缴纳“皇粮国税”,对他们来说,这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但同时,一直以来,农业税也成为中国农民负担中最大的一块。农业税的征收本是国家正当税收手段,可在某些地方,农业税却成了“公交车”,什么乱收费都硬挂靠,其结果是国家的好政策在有些基层往往变味,农民负担有增无减,紧张了干群关系,影响了政府形象。取消了农业税,乱收费必将失去存在的土壤。农民将会无税一身轻,他们可以用这笔钱投入再生产,改善劳动、生活条件,安居乐业,提高务农积极性。取消农业税及附加,除了让农民直接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外,还可以杜绝乡村干部在收取农业税中的一些粗暴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还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取消农业税不是一个小事情。   省委书记李克强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一定要做到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重中之重”的认识不降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减弱,要用更大的气力进一步抓好全省“三农”工作。他还告诫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我省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能不能实现不断增收,直接关系到能否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农业提供的产品,既是城乡居民生活所必需的,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农业的发展还为工业产品拓展市场空间。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的是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农村的繁荣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基础,农民增收事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局。从目前来说,我省44个县(市、区)还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取消农业税,符合辽宁农业和农村的实际、符合农民要求。   省长张文岳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没有农村的繁荣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下大力量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坚持工业强省的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又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所以他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   记者就取消农业税问题采访了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万福民,他的话似乎说出了全省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者们的心声。他说,全省取消农业税这件事宣告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以及我省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成熟度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全省广大农业、农村干部和农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说明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已成为我省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   2004年,人们记忆犹新。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粮食产量增幅最高、特色产业发展最快、农民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在阜新、朝阳两市开展了取消农业税试点。全省减轻农民税费负担近10亿元,人均减负率达到50%以上,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资金近20亿元。在我省,因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比上年税收总量12亿元减少5亿元,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特产税,比上年税收总量3.3亿元,减少3亿元,两项总计减少8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减税36.4元,农民成了最大受益者。此外,我省还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使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4.3元。通过这“三补二减”政策性转移收入,全省农民等于人均增收70.7元。2004年,大连市在全省率先自费取消了农业税。大连的实践证明,取消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取消“皇粮国税”这一重大举措,向全省农民发出了一个鼓励种粮的重要信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减免农业税,农民自然增收,立竿见影,一目了然,且给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动力的作用。随着这一政策的家喻户晓和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沈阳苏家屯八一镇三家子村农民王恩宝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我活了60多岁,今年这地种得最舒心,政府免了咱农民的农业税,俺种的30亩省农科院选育的辽星一号新品种水稻又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竟达761公斤。”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小魏村农民张希全说:“党和政府对庄稼人的照顾真没得说,去年,减了我差不多一半的农业税费,政府还给我们发几十元粮补款,今年又是取消农业税,又是发粮食直补,我们种庄稼的更有劲了!”今年他种了8亩玉米,又搞起了滑子蘑种植,获得了好收成。   据农业部门统计测算,今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预计可以达到150亿公斤以上,全省实现农民增收27亿元,人均增收123元。   取消了“皇粮国税”,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历史上的划时代之举,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结构调整及改革的到来     取消了“皇粮国税”,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历史上的划时代之举,这无疑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契机。能否抓住这个契机,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我省“三农”工作发展,直接关系到取消农业税能不能达到目的。   取消农业税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正在加快。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一利好举措,不仅符合中央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也为农村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为此,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取消农业税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说:取消农业税是促进农民进一步减负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广泛宣传全部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这一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和农户。全省取消农业税后,各地不得再向农民变相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向农民乱收费等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通知中还要求,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对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推进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基层政权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据了解,今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承担因取消农业税后的财政缺口配套资金,保证了基层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转。我省在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通过继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省各级政府通过加大落实“三补贴”政策力度,确保了农民实惠不减少,全省粮食直补资金总额占粮食风险基金的比例由去年的40%提高到50%,并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省政府通过扩大县域经济管理自主权,实行省对县共享税种增量返还的政策,从而加大了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取消农业税对于县域经济中的财政税收结构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也真正意味着2005年农村改革开始走向最艰巨的领域。   在现有的党政机构和人员规模下取消农业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是空前的。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取消农业税后可能将会使他们的财政支出更加困难。据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全部取消农业税后,省财政将积极筹措资金,对因取消农业税而减少的县区财政收入给予必要的转移支付补助,实现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确保全省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的目标。对省里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将主要用于保障县乡基层政权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村优抚对象和五保户供养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同时我省还将加快精简县、乡政府机构和人员,确实转变基层组织职能,以适应取消农业税后全省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合乡并村成果,规范乡镇机构设置,精简财政供养人口。   对于许多农业县区来说,农业税在当地财政税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取消农业税使得这些地方的财政税收结构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从事了20多年农村财政工作的凌海市财政局农财科科长刘希昌说,取消农业税后,他就切实感受到了他们这个“农业大县”面临的财政压力。他算了一笔账,今年凌海市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负3180多万元,对于因取消农业税而减少的乡镇财政收入,由中央和省、市、县级财政部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可以解决2000万元,需要凌海市本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可见财政压力之大。为了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求,凌海市财政部门通过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资金配套数额,在年初预算安排时,从本级财力中足额安排县级配套资金。这个市通过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如今,这个市通过“锦州湾”凌海区域开发,掀起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   不收农业税,乡镇干部怎么办?这是农村基层干部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过去,乡村干部管得事情多,工作难度大。特别是农业税费的收取,一年有相当多的时间花在收缴农业税上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如果乡村干部职能不进行根本的转变,不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搞好服务,那么,乡村干部就会无所事事,小则误了自己的前程,大则影响国家的发展。   取消农业税促进了我省农村撤乡并村的开展,加快了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对于乡村干部来讲,农业税取消之后,减事就要减人,这既是减轻国家负担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一步。沈阳市于洪区光辉乡是原来的老边乡和解放乡合并的。合并前两个乡共有机关干部103名,机构改革后减掉机关干部42名,每年减少事业费开支36万元,光辉乡的农民仅此人均减负12元。将原来的两个乡的行政村由原来的28个合并剩下22个,减掉村干部25人,每年减少村干部工资32万元,减少6个村的行政费用支出30万元。全乡还将原来的19所学校合并成9所,减少代课教师27名,每年减少教师工资支出21万元、采暖费和校舍维修费40多万元。采访这个乡的机关干部时他们说,取消农业税,对于乡干部来说,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取消农业税,不但农民高兴,基层干部也高兴。过去,农村干部一天到晚两件事,催粮要款、抓计生,一到收农业税的时候就吃不好,睡不安。农业税取消了,把基层干部从繁重的税费征收任务中解脱出来,也大大缓解了基层干群之间的矛盾。许多乡镇干部就认为,取消农业税不但有利于农民,对乡村干部来说也是卸掉了他们肩头最为沉重的一个负担。   实现农民进“小康”的大目标,全省同时在做着“减负”与“增收”两篇大文章   取消农业税只是对农民“少取”,减负还不简单地等于增收,还得想方设法开辟“多予”的渠道,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取消农业税,农民得实惠,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但仅仅是告别农业税,还不等于农民就一步跨上了致富路。全部取消农业税,目的是为了让农民轻装上阵,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正是党和政府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具体而又十分有效的措施之一。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跨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第一步还远远不够。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得要靠为农民寻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才行。因此,省政府在下达《关于做好取消农业税工作的通知》的同时,就要求各级政府,开发增收渠道,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宣布后,全省上下迅速就形成了共识,要实现农民进“小康”的大目标,必须同时做好“减负”与“增收”这两篇大文章。在如今我省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富裕,农民还缺少致富门路的情况下,取消农业税“逼”得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做“农民增收”的这篇大文章。   大连市是我省最早自行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的地区。取消农业税后,这一地区的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发奋图强,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瓦房店市,市政府出台了《2005年发展农业经济奖励补贴办法》,由市政府设立发展农业专项基金,对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中带动作用大、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采取定项、定额形式给予奖励和补贴。其中规定了详细的奖励办法,如对当年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带动农民500户以上、吸纳劳动力200人以上的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择优扶持畜牧、水果、蔬菜和水产品加工企业20个,每个企业奖励5万元;对带动农民1000户以上、销售经济作物及果菜等农产品5000吨以上的农业专业协会,择优扶持10个,每个协会奖励2万元。市委、市政府还做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见》,建立“百局包百村”促进农民增收责任制和考核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入住农户,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跑贷款、上项目、提供技术服务。经过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据统计,今年这个市实现农业增收8.7亿元,可以实现年初制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362元、增幅16.4%的目标。   在被誉为“东北生姜第一镇”的庄河市青堆镇,取消农业税后,用这里农民的话说,“如今种地没有任何负担。”主管农业工作的于文平副镇长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全镇农业人口人均免税60元、免除各种收费50元,人均得到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70元。农民说这是“种地不交税,政府还给钱”,所以农民种地积极性非常高。农民们抢地种,在人均2亩耕地上种出了高效益。2002年时全镇生姜种植面积只有4000亩,今年已经发展到了1万亩,生姜产量达到了2万多吨。生姜的每亩纯收入达到了四五千元。农民还在生姜地里套茬种大蒜,每亩大蒜又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全镇生姜年收入在6000万元以上,人均生姜收入达1500元。去年这个镇的人均收入是4591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5800元。今年,一家龙头企业还在镇里新建起一座5000吨的生姜鲜储库,并与日本签订了500万美元的外销合同。农民的腰包鼓了,干群关系也改善了,现在镇、村干部们说话农民们爱听,群众生产上遇到了困难也愿意找干部帮助解决。目前,在庄河市,全市有100多种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庄河成为我省水果、食用菌出口创汇基地,水产品加工出口量占全省总量的50%。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远的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岫岩满族自治县,他们把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定在了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上。他们把这一思路归纳为:把一产调优,发展特色农业;把二产调强,发展特色工业;把三产调活,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一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努力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005年,这个县预计农民人均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入2395元左右,比2004年增收170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可望实现。   农民盼望取消农业税,他们终于把这一天盼来了。但是他们还有新的盼望,那就是有更多的收入、更少的负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省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减轻农民的负担,事关农业的发展,事关农村的繁荣稳定,事关国民经济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如何不打折扣地把惠农政策交给农民,不仅是2005年中全省广大农民的真情期待,也成为全省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辽宁,为此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报记者 韩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