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齐齐哈尔铁锋区帮助农民唤醒沉睡绿色“品牌”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9日   阅读: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张姝   东官地西瓜“爱国菜”的辛酸   5年前,只要卖西瓜的大声吆喝“东官地西瓜”,满车的西瓜很快就会高于市场价格被一抢而空,沙甜的东官地西瓜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品牌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   东官地村位于铁锋区扎龙乡,地处岗坡地,由于保护区的绿色环保环境,再加上村民一直严格按绿色食品的要求使用无机肥,所以这里的西瓜,甘甜、爽口。   但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不断的上涨,瓜农对西瓜市场的前景失去了信心,许多人都放弃了种瓜。市场的东官地西瓜的减少,冒充的东官地西瓜却开始充斥着市场。   而提到“爱国菜”,在扎龙地区20岁以上的人,可能会无人不晓。往往是丰收之年,农民们却盼不到排队等菜的收菜的商人,无奈农民只好将菜砍了,雇车运到市场。价格一跌再跌,去了叶变成了净菜,还要送货上门,可菜仍卖不出。   后来政府下令,党政机关干部支农,每人要买“爱国菜”25公斤。菜终于卖掉了,可农民们回家一算账:丰产不仅没增收,还比减产年减收了。   政府来引导农民尝甜头   假冒东官地西瓜和“爱国菜”的辛酸的事儿,铁峰区委和政府进行反思,光靠一般的号召,没有具体帮助和指导,绿色农业产业不可能持久和健康发展。于是他们成立绿色农业领导小组,跟踪服务。   3年前的扎龙乡胡屯村,每户年产白菜只有1万多斤,由于地质好,这里的白菜口感很好。铁锋区政府挖掘它的潜力,给村里每年40万的贷款,并让村里组织监督村民严格按无公害白菜种植,均采用鸡粪和猪粪,并种植优良的白菜品种。   经过2年的实践和摸索,胡屯村的白菜渐渐深入民心。但齐市的整体经济比较薄弱,白菜销售价格低,导致丰产的农户连续两年的贷款仍无法全部返还。   2004年底,政府又出策将供求信息发到了网上,来自上海、大连、天津的南方老客都前来抓货,农民对白菜市场的前景有了信心。2005年全村340户共贷款80万元,到目前为止,所有贷款全部还上,全村所有的白菜都销售一空。   “种无公害白菜让我第一次尝到当农民的甜头,一样地付出一年多收入了5000多元!”看着满院菜全部销售一空,胡屯村的农民刘广义欣慰地说。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   铁锋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引导农民走绿色食品市场的时候,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他们联手为百姓“把脉下药”,请专家讲解绿色食品的标准以及指出种植绿色食品的误区,帮助做出详实的发展规划,扶持其发展,提供咨询、资金、专家指导,并为绿色食品建立了“绿色通道”。   铁锋区工商局成立专门的机构,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绿色通道,进村到户,献计献策,统一打造同一品牌,让绿色食品有信誉的保障,保证绿色食品的生命力。   由铁锋区农业局牵头组建绿办,将在全区做五大绿色食品基地,蔬菜基地、水稻基地、畜牧基地、水产基地、林果基地。从种子选取、肥药购销到蔬菜储运、销售,整个生产过程要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生资管理,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技术操作,统一品牌效应。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能带动了农民过上好日子,也能带动整个铁锋区的经济。”铁锋区委副书记柴继国对记者说。本报记者张姝   核心提示   齐齐哈尔市空气环保标准每年达国家一级环保日330天左右,嫩江是全国两条未被污染的内江之一,而扎龙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宝地。铁锋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这一环境资源优势,引导该区农民走上发展绿色农业之路。   (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