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作用 构建和谐安徽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09日 阅读: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科技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作用,依托科技进步,加速构建和谐安徽的进程。
发展是和谐安徽之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一要强化科技观念。落实“科教兴皖”战略,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科技工作的新路子,建立
健全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二要落实科技政策。支持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安徽科技发展。三要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把全省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四要加大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同时探索建立科技信用担保公司等融资中介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
农村是和谐安徽之首,必须以科技破解“三农”难题。安徽是农业大省,构建和谐安徽,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农村这个和谐之首,在破解“三农”难题上下功夫、求实效。以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研发适合我省地理特点和种植习惯的耕作机械,提高农业装备的科技水平。继续推行“大型农机补贴”政策,用经济杠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积极发挥长江、淮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安全饮水、水土保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力度,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做好科技农业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顺应性适应性农业代替传统农业;以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努力把安徽打造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二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中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培育和壮大科技先导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吸引省外、境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来皖建立农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提高农产品营销中的科技含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订单化和农产品销售远程化;以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科技“三下乡”、印发科技明白纸和“阳光工程”培训等方式,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技术型转变。
工业是和谐安徽之重,必须以科技强力推进工业化。安徽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关键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发展不快。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强省”战略,在大企业、大项目、大集群、大园区上取得突破,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以科技强力推进工业化,努力构建优势产业体系。要立足现有产业基地,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安徽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以科技强力推进工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源越来越匮乏、能源越来越紧张、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必须避开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和“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重视发挥信息产业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加速产品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通过科技长入,加速对纺织、煤炭、钢铁等基础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为核心、制造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
生态是和谐安徽之体,必须依托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安徽应利用好自身的生态优势,依托科技进步,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生态安徽。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具有安徽地域特征的现代农产品,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保和效益复合型工业格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发挥安徽“两山一湖”等旅游资源优势,走生态旅游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产品高端化发展为方向,以产业生态链为增长点,引进和培育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污增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做好节约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制定节约标准,推广节约技术,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企业、建设节约型家庭。(作者单位:六安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