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农业机械 >> 内容阅读
十一五“农机富民”助力安徽“中部崛起”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11日   阅读: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安徽省是中部地区一个发展中的省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三农”问题仍将是影响该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三农”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上。从全省的历史发展来看,农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具有一致性,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时期也是全省GDP快速增长时期。农民收入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实现“中部崛起”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农业和农村的每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点来抓。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统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全局,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加快富民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措施,促进“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到“十一五”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配套农机具总量保持在全国前五位;大中型与小型机械比例达到1:10;小麦生产高标准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玉米、油菜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达到30%;茶叶、板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年作业面积达到1.35亿亩以上;农民人均节本增效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80元;全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收入年均增长10%,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省初步计划在“十一五”实施五大项目。   装备结构调整项目。在确保全省农机总量稳定增长的条件下,减小增大、减低增高、减单增复、减旧增新。大力引导农民和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大中型、高科技含量、复合作业等高性能机械,形成科学合理、功能完备的农机化装备结构。   粮、棉、油生产和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项目。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保证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抗御外来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小麦主产区,重点推广“两深一精”综合机械化技术。水稻主产区重点发展水稻机插秧,实现育栽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的大面积突破,依托种植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大户,积极培育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较成熟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推进力度。大力引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探索跨区作业模式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结合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布局,加快经济作物如油菜、花生、棉花等生产机械化的实质性进展。重点发展山区特色农林产品机加工。以优势名优特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生产为突破口,推动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带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   农机产业化服务组织创新项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改变目前农机自有自用、经营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大力培育农机服务化市场主体,特别是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形成产业化的农机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机经营服务收入年均增长10%,发展500个规模在农机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培育1000个综合作业面积达1万亩以上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成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机协会。   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眼农业经济的系统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全省农机化信息的处理平台和发布网络,提高农机服务的市场反应能力。 在严重影响农机下田作业的江淮、江南地区,修建机耕路,改造可适宜于机械作业的农田。“十一五”末,适宜机械作业耕地面积达90%以上,新建和整修农村机耕道路3万公里。农村机耕道路基本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转移要求。 建成集农机化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为一体的省农机化信息中心。开通17个市级农机化信息广域网,建设50个县级农机化信息工作站,为500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终端,实现与“安徽农机化信息网”的连接和各网站之间的资源共享。   人才培训项目。建立并培训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且相对稳定的农机化行政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农民机手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能力和科技示范、引导、辐射作用,培训一大批“农机富民”的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大发展。培训2000名农机化行政和技术人员,10万名农机手。(胡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