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县域经济 >> 内容阅读
中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14日   阅读:

县域作为沟通农村和城市、联系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和纽带,在统筹农村和城市、统筹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要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快步进入一个重质量重效益的新阶段   第一,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目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我国产业工人的队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只有在促进转移的全过程注重质量和效益,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高质量的产业工人,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职业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才能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第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的关键,质量提不高,单纯的数量转移也搞不好。   第三,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的最薄弱环节是县域经济。因此,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的发展振兴,说到底是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问题,只有把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作为重中之重,才能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振兴,解决农村全面奔小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全局问题。   第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20个字5句话,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每一句话的实现,都对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要求。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年龄在16-35岁,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各方面素质基础较好,是农村中的“精英”。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以后,不少人萌发了创业的冲动,一部分人一旦时机、条件成熟,就带着资本、技术和多年形成的商业网络,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商办厂,从事农业开发。抓好这个社会群体的素质提高,就抓住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重点。用重质量重效益的理念抓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抓三促”是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效益、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正确战略选择目前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主要有三:一是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县城二、三产业,以积累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一抓三促”,即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全面规划城乡发展,着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狠抓人力资本的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种思路意在使欠发达市县尽快改变贫困面貌,从短期来看,是发展经济的捷径,但要注意摆正与“三农”工作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第二种思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工作来说,无疑是一大历史性的进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的“三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单个的农民个体,且应当连同整个农村都要尽快地达到全面小康并不断走向富裕。同样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足够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则是“三化”的支撑,否则,“三化”的目标就会落空。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说,第三种思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便是抓好“三化”的本质所在。因而在工作程序、位置安排和工作力度上,我们应当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一个关系全局、非常重要的问题来对待。从当前来看,“一抓三促”比较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是比较现实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抓三促”的思路切合实际,已从安徽萧县、砀山县和江苏沛县、丰县4县特别是沛县的发展中得到了验证。4个县同样都是江苏、安徽两省经济欠发达的县,都在脚踏实地做“一抓三促”、赶超先进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对4县的调查与思考,我们对“一抓三促”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点:“一抓三促”的前提是“一抓”,优先抓好农村劳动力高质高效转移就业。对于农业大县,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必须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县级财源建设和构建富农、富民的强县。其中,富农是第一位的,抓好劳动力高质量高效益转移就业,促进三化加快推进,凡是有利于富农的措施都应采用。   “一抓三促”的传导途径是“三促”,在“三促”中实现高质高效转移就业。其一,劳动力转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二,劳动力转移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其三,农民知识水平提高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一抓三促”本身不是目的,“一抓三促”思路的正确性更体现在它的归宿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体的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向全面的、高层次的、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生活迈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施县域经济“一抓三促”战略的对策建议   第一,内转外转并举,打造完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新产业。转移前,抓好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首要保证,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大力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兴办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短平快相结合的转移前培训。二是建立职业培训后与劳务输出对接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订单输出”之路,实现培训和输出的零距离。三是实施“阳光工程”。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转移中,4县的共同特点是政府唱主角,社会力量鼎力相助。转移后,主要做好对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转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第二,加快制度和体制创新,营造有利于“凤还巢”的环境。构筑“凤还巢”工程必须加快制度和体制创新,要采用各种措施,给政策,培育投资环境,亲情加利润驱动,促使外出务工成功者回乡创业,增加本县就业岗位,为发展本地二、三产业作贡献。我们调研的几个县“凤还巢”工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萧县返乡创业的达572人,创办经济实体316户,投资7000多万元,安置本地劳动力4200多人。下一步我们还应该继续在改革体制和机制上狠下功夫,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回乡创业者营造优质高效的环境,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和配套改革力度,促进“一抓三促”。通过与徐州市和丰、沛两县领导座谈,一个总的感觉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推进“一抓三促”中必不可少。他们的主要措施是:1.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县域生态、平原高效、地区特色产业形成规模,颇具市场竞争力。2.扩大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丰县、沛县工业开发区享受市级、省级开发区权益。徐州市将市级项目审批权限,能放的,全部下放给各县级政府。3.加大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4.制定和争取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水资源费,各县收取后,基本上都留用在各县的水利建设上。5.扶持欠发达县快速发展。国家和省、市投资重点都向欠发达县作了倾斜,降低配套资金,增加道路建设和水利补助,比一般县高出70%和10%。6.省、市支持欠发达县每县办好1所职业中专或职业技术学校。7.推进农村城镇化。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小城镇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作者系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陆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