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际动态 >> 内容阅读
感受越南农业 重视国际合作依靠科技进步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19日   阅读: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 梁杰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越南曾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那时,西贡和缅甸仰光和泰国曼谷齐名,同是世界三大米市。后来由于长年战争,越南一度由大米出口国变成大米进口国。1989年,越南重新实现大米出口。至今,越南已经成为仅次于泰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重视发展农业并卓有成效,仅此可见一斑。11月上旬,记者赴老挝采访,途经越南谅山、北江、北宁等省,还在河内走访了越南中央种子考验中心及科技部区域发展中心等单位。虽说只是浮光掠影,但耳闻目睹,对越南农业的发展,多少也有些感悟,并看到了所蕴含的一些商机。 依靠科技进步 11月9日中午,我们一行6人从凭祥出关,乘汽车向河内进发。当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还专程到北江省拿江县省农技推广站的玉米示范试验田和河内的越南中央种子考验中心试验基地,观看HK4等几个中国玉米品种在那里参加品种对比试验的情况。无论走到哪,我们所见到的试验田,地块都整得十分精细,从土壤的感观及作物生长状况可以看出,管理水平是比较高的。我问同行的两位北京某农业公司老总兼农业专家感觉如何,他们也认为,这样的种植水平称得上是精耕细作了。 其实,不仅试验田给人感觉不错,我们沿途所见到的农田,水准都不低。起畦开垄有板有眼,排灌沟渠四通八达,作物长势均匀整齐,到处一片绿油油,总体印象要比我们原来想象的好得多,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农民们种田是下功夫的。据北江省农技站技术人员介绍,当地农民不但比较重视生产管理,也注意科学的耕作方法。越南是热带地区,四季不明显,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为此,他们根据当地雨热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采取水稻与玉米、大豆等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 越南农业发展较快,与他们重视科学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初,越南设置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局,各个省设置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各农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增设科技推广与开发机构,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合理增施磷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越南的农业官员告诉我们,种植业在越南农业中占比重最大,因此十分重视品种的优良性状。其中水稻、玉米、花生、大豆这4大类作物品种必须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检验才能推广,为此,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种子考验与检验中心在全国建立了科学试验网络。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严格的试种观察。以玉米为例,一个新品种从试种到推广,除了提交必要的资料外,还要经过农业部门组织的多点多造的小试和中试,只有当产量、生育期及抗性等三大指标达到标准并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国家品种目录,获准推广。正是紧紧依靠科学进步,越南的农业才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显示出长足进步的态势。 重视国际合作 经过战争浩劫的越南,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较快,除奉行积极的革新政策外,与他们重视国际合作,大力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是分不开的。其中,与之毗邻的广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越南的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引进推广广西的杂交稻是很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引进广西的水果、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仅广西农科院代表中国科技部,与代表越南科技部的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合作,在河内建立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自1999年6月以来,5年累计推广中国水稻品种17个,瓜菜品种16个。同时,在越南各地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累计培训越南13个省(市)的农业技术员、农民以及在校学生2000多人(次),基地辐射范围很快向越南全境及其邻国扩散,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共2600多人次也先后慕名到基地参观学习。 据越南农业官员介绍,为了引进更多的优良品种到越南,他们的种子市场是放开的,外国人可以在越南本土成立公司,在当地租赁土地制种出售;也可以委托越南的代理人来经营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还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进入,如瑞典某公司就是将其品种的产权转让给越南某公司,由该公司生产出售,瑞典公司再按比例提成。另外,越南对种子经营是免税的。 访问中,有一点引起了北京客人的关注。玉米是越南主要作物之一,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玉米品种正式进入越南市场(广西的HK4目前也还在试种观察中,还没有纳入越南国家品种目录)。与此同时,美国、泰国、印度等国,也都在关注越南玉米种子市场,在越南中央种子考验中心的试种基地,我们看到了它们的身影。专门从事水稻和玉米制种的北京客人了解这些情况后,很感兴趣,他们向越南农业官员十分仔细地了解进入越南种子市场的各种规定,他们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中国没有理由不抢占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玉米种子市场。 越南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商品率低,目前已成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为此,越南正在努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越南科技部区域发展中心,有关官员对我们说,他们正在积极向国外购买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其中价格在50-1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加工设备最为需要。他们还告诉我们,大约在明年6月,越南将举办一个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山区农业生产的研讨会,欢迎中国的专家参加,北京的客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编辑:杨东 作者:梁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