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际动态 >> 内容阅读
韩国农民PK了谁?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2月20日   阅读: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当一场全球化的PK大戏终于在香港落下大幕后,你还能记住些什么呢?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受众,你可能不会记得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问题上的针锋相对,你也可能搞不清楚从“大幅降低发达国家农业进口关税到“2013年前取消农业补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妥协过程,最后,也许你根本就不关心所谓的香港《部长宣言》说了些什么内容。 但是,在一个大众媒体全球化甚至优于农业贸易全球化的年代,你将会记住的是在香港街头与防暴警察PK的韩国农民。同中国农民的概念不同,中国农民是一个等待脱贫的概念,而韩国农民则仅仅是一个职业概念,表示他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工作,并且可以在政府补贴和进口关税的保护下享受既有的富足生活。 想像一下吧,在香港,主要来自韩国的反W TO人士的抗议行动一再升级。没有什么比以下这些词汇更加“激动人心得了”:“抗议”、“示威”、“木棍袭警”、“警棍还击”、“胡椒喷雾”、“高压水枪”、“催泪弹”,WTO会场边的街道演变成了一个巷战的战场。 除了巷战,还有更加让人记忆深刻的“和平请愿”。有韩国农民以“三步一叩”的方式来游行,博得不少围观市民的同情,市民感动地说,“三步一叩”让我们反思W TO是否公平。 会场外的韩国农民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一下子取代会场内的贸易代表们变成了全球化的“主角”,至少在普通公众眼中,“韩国农民抗议”取代了“全球化”或者“WTO”。 韩国农民真的是在和香港警察PK吗?不是,韩国农民PK的是非洲农民。PK那些挣扎在温饱线边缘、被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和进口关税打压了生存能力的贫苦国家的农民。 可惜的是,非洲的农民没有像韩国农民一样财大气粗,可以组团双飞来到中国香港,来到WTO会议门口的街道上,为自己的利益呼喊、游行。而就是这种不公平的PK,让WTO失去了威信。 我们在这里大书特书韩国农民,并非对他们有任何的偏见。在WTO这样一个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中,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权利。韩国农民只不过是将这种权利发挥到了及至而已。 在一个民主表决过程中,这种由利益集团导致的决策缓慢甚至是政策不可行完全是正常的情况,但是,这种表决过程仍不失为一个次优的选择。WTO在过去已经为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 尽管香港(意料之中)没有能够完成多哈回合的谈判,但是并非没有任何进展。根据18日晚W TO第六次部长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发达国家和部分中国家2008年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国家2006年取消 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 多哈回合被人称为发展回合,寓意要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切实的利益,不过,在会议难以就关键议题实现突破的情况下,各成员还是就发展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 现在全球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不到750美元,经济总量不到全球的1%,此次向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可以促进这些贫困国家出口,根据联合国副秘书长安瓦尔·乔杜里的预测,这一措施将为最不发达国家带去每年80亿美元的好处。 把韩国农民的PK演出看成是一场闹剧吧。在香港,至少最不发达国家在农业问题上得到了实惠,韩国农民的抗议并没有阻止非洲农民的劳动果实逐步进入世界市场。 作者: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