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种子网           2006年01月15日   阅读:

http://news.jschina.com.cn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改进农村面貌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德政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究竟怎么建?现根据调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明确基本目标的同时,应该有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不能只是口号,要明确现阶段的标准是什么。各地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小康的目标基本体现了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充,尽快拟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阶段的标准。   第二,要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先有规划然后按规划一步步去实施。在规划问题上要注意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不能把农村发展孤立起来,要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尤其要将农村区域调整、中心城镇建设、工业聚集区和园区建设以及水利、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起来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节约资金的效果。二是产业带动原则。如果没有产业为依托,新农村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防止出现忽视产业建设,而热衷于非生产性形象工程建设的倾向。三是农民主体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服务的主体也是农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能成为单独的政府行为、干部行为。四是特色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吸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千村一貌,要充分体现田野风光、自然环境和乡村风貌,保护当地特有文化,立足实际,发挥本地优势,形成特色。   第三,加快建立推进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克服这一困难的最大动力又在于机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探索: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土地资源。这几年城市发展之所以变化大,就是因为确立了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出让土地获得了建设资金,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也可以参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征用农村土地和农村土地内部流转过程中提取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二是工业反哺机制。农业是弱势产业,仅仅依靠农业自身的积累建设新农村难度较大。建议针对工业企业改制后的特点研究制定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以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来源。三是财政扶持机制。现在各地财力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比例普遍偏低,各地应提出明确比例,增加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   第四,要坚持分类指导。江苏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现在苏中、苏北不少乡村的债务很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农村办实事基层配套资金增加所至。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可以采取一个镇先搞一个点,一个县先搞几个点的做法,抓好示范,树立典型,逐步推开。要了解民力,珍惜民力,用好民力,防止互相攀比,做过头事,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第五,切实加强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胜利工程,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省里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编辑:孙翔鸣 来源:江苏政协 作者:李国平等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