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古时称蒟蒻,又名蒟头,鬼头,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出蜀中,绝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荫下掘坑种类植。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药品。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据《竹溪县志》记载,本县魔芋种植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魔芋也是美味佳肴。《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植物名实图考》中利用齐明王的一首诗:“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可看出魔芋的食用价值。
竹溪魔芋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多种领域,有“工业味精”美誉。魔芋精粉经化学改性后,膨胀力甚强,其粘度超过已知的植物胶,是性能特强的粘合剂。在建筑业上可作装饰涂料;在石油工业上可作钻井的滤浆处理剂和压力液注入剂;在生态农业上可制成可降解膜;在印染工业上可作为丝绸双面透明的浆糊及后处理的柔软剂。 竹溪现设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从事魔芋资源的开发利用。
来源:农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