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根植中原大地的“居里夫妇”
来源:   2015年05月18日   阅读:

根植中原大地的“居里夫妇”

 

在新乡,也有这么一对“夫妻档”,同样都是农业科学家,一个因在高产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粮财神”;另一个则是大白菜专家,获得过3个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她选育的大白菜系列品种主导中原、辐射全国,满足了无数家庭“菜篮子”的需要。

    他们,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和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原连庄,他们,堪称根植中原大地的“居里夫妇”!

    茹振钢与原连庄198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原中牟农业学校),1984年喜结连理,相识、相知、相爱30多年,又在科研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双双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

    扎根中原大地的“居里夫妇”,他们的生活与普通百姓有何不同?爱情与事业“共赢”,他们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在他们两个人身上,又有着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原的“居里夫妇”干得可是“真不瓤”茹振钢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河南省种子协会理事。

    去年年初,茹振钢因“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0多年来,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等,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粮财神”。其中,“百农矮抗58”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3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经估算,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

    原连庄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作为河南省大宗蔬菜岗位专家和新乡市蔬菜首席专家,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通过国家鉴定品种3个、省级审定品种2个,先后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河南省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原连庄先后培育出了我省第一个早熟大白菜杂交种“新早89-8”、我省第一个长筒大白菜杂交种“新乡903”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大白菜杂交种“新乡小包23”等一系列大白菜新品种,实现了大白菜周年供应。特别是“新乡小包23”品质特别优良,得到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广大消费者的钟爱,成为中原地区的主导品种,辅射到了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500多万亩,实现增产效益10亿多元。

    经估算,中原地区吃的每10棵大白菜,原连庄培育的品种要占到5棵左右!

    不仅如此,茹振钢和原连庄的事业都即将有更大突破,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原连庄的大白菜育种将取得重大突破,她发现的一个新型大白菜雄性不育源,将能有效提高品种的杂交率,实际应用后还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等于给自己的新品种贴上“防伪标签”。一旦育种成功,会让大白菜的产量和口感都得到大幅提高。

    而茹振钢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BNS,成为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利用的热点,得到国家“973”、“863”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BNS型杂交小麦比常规品种增产200~300斤,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实现了杂交小麦研发的新突破,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占领国际种业竞争制高点的科技支撑。

    科学家夫妇“浪漫”的“诗意生活”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科学家大多是不善言辞,缺乏“艺术细胞”的,而农业科学家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更是“土得掉渣”。

    但接触过茹振钢的人都知道,这位全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非常浪漫,任何时候都是激情澎湃,那些对学科的理解、对育种的热爱、对新品种的期盼,都变成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诗句“倾泻”出来,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4月20日,原连庄向记者展示了1984年茹振钢写给她的一首名为《致吾妻》的“情诗”。

    假若/在探索中/我成了病夫,我要向前爬啊,爬到尽头!假若/在前进中/我遇上黑暗,为了事业/我愿摸黑行走!我不愿做病夫,我要做强者!我要冲破黑暗,拥抱阳光雨露!

    “这首诗情感充沛,表达了茹振钢追求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也暗含着向我表白心迹。”原连庄告诉记者,茹振钢对诗歌的热爱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不断创作诗歌,大部分写完之后就随手丢弃,但他写给自己的十几首诗都被完好地珍藏至今。

    茹振钢认为,诗是最简练的情感表达方式,能用最少的字表现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写诗能让人放松,能调节心情,是他科研事业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工作中要经常面对很多困难、迷茫、压抑和失败,当然也有很多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些都给了我创作的激情,灵感一来让我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茹振钢还把诗歌的艺术想象用到了具体的育种工作中:“思想在想象的空间任意驰骋,让我看到了新品种的曼妙身姿,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会在具体实践中朝着这些而努力!”

    据原连庄介绍,茹振钢1994年选育成功的“百农64”叶宽苗壮色亮绿,植株表面包裹着一层比较厚的蜡粉,躲避蚜虫的效果比较好;麦穗的颖壳包裹得比较紧,所以吸浆虫钻不进去;植株构型较好,采光吸肥能力比较强,抗倒伏能力比较强,属于高产稳产品种:“这个品种,就是茹振钢形态构型育种理论和诗学美学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茹振钢的感染带动下,原连庄从去年下半年也开始创作诗歌,目前已成诗100多首,和茹振钢的大开大合、汪洋恣肆不同,原连庄的诗用笔细腻、温婉秀丽,有的时候还有很多家长里短的生活情趣。

    “其中80多首都和茹振钢有关,有我们共同的生活经历,有茹振钢的成长历程,还有他培育的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原连庄说,读完这80多首小诗,就能看到茹振钢一路走来的主要经历,了解到一个“立体”的茹振钢。

    唯一的一次夫妇旅行成了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为了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小麦新品种,茹振钢带领团队常年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茹振钢说:“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

    原连庄为了育种事业同样如此,工作上几乎没有星期天,更不分节假日,每逢极端天气,在试验田里总能最先看到她的身影,因为只有在特殊的时段才能选择出最优秀的材料和品种。2011年先后经历了几次大手术,她也是让助手将白菜照片拿到病床前讨论,一出院就坐上轮椅回到田间。

    像普通夫妇一样,一起出去旅游,共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原连庄给记者讲了他们夫妇唯一的一次共同旅行,就是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俩人也把它变成了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2009年年初,临近春节,茹振钢主动提出要陪原连庄前往福建旅游,这令原连庄喜出望外,因为她手头的工作也正好告一段落,希望能陪茹振钢外出散心。但原连庄不知道的是,茹振钢这次福建之旅其实“别有用心”:福建小麦具有抗赤霉病的优良性状,但因种种原因早已不再种植,茹振钢此行就是想借机再“碰碰运气”,希望找到梦寐以求的种质资源。

    虎啸岩、水帘洞、桃源峪……在武夷山上,原连庄发现,

    茹振钢面对美丽的风景心不在焉,目光飘忽,注意力全然不在山川风景,终于,茹振钢欢呼一声,跑到一棵小树下,把几株青青的麦苗小心翼翼地挖出来——直到这时,原连庄才明白茹振钢的心思到底在哪儿。

    满足心愿的茹振钢,本想就此打道回府,但看到原连庄一脸不快,就“乖乖”地打消了念头,就地找了矿泉水瓶,稍作加工,把麦苗栽种进去,视若珍宝地两手捧着继续接下来的行程,时刻注意让阳光照着麦苗,生怕这几株小生命出现一点差池。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在旅途的列车上,坐在窗边的原连庄,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片白菜地,地里种的正是她寻觅已久的白菜品种。

    到车站下了车之后,原连庄迫不及待地买了鱼鳞袋,花了100多元打的赶回那片菜地,一下子买下一堆白菜。

    这下子,夫妻俩算是彻底“扯平”了!

    夫妻俩一个手捧麦苗,一个拖着一袋白菜,离开武夷山,游玩了鼓浪屿,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观察麦苗,把白菜摊开晾晾,这样的“奇特组合”也成了其他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

    小麦与白菜“嫁接”除了“苹果”还能结出什么?

    和“居里夫妇”一样,茹振钢与原连庄同样有个非常杰出的“爱情结晶”。他们的女儿茹苏珊,如今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苹果方向的生物信息专业在读博士,好几个国际知名的导师都争着要收她当自己的博士后——可以预见,茹苏珊也将像她的父母一样,为农业科学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她培育的品种也将造福更多的人。

    “我们的同事都调侃说,‘白菜’与‘小麦’进行‘嫁接’,结果结出了‘苹果’!”

    事实上,这两种完全“不搭边”的“作物”的组合,结出的还真不止是“苹果”。

    在原连庄的育种过程中,茹振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出了很多启发,让育种出现了无限的可能。

    大白菜抗病性差,但基本不会孳生菜粉蝶,口感香甜柔嫩;甘蓝菜抗病性好,但易生菜粉蝶,口感清脆。

    有一次原连庄在育种中遇到了难题,茹振钢向她提出建议,如果把大白菜与甘蓝进行杂交,综合二者的优势,会不会让难题迎刃而解?

    茹振钢的建议让原连庄眼前一亮,没想到“门外汉”也能说到点子上。但接着问题又来了,新的品种不结籽,让原连庄的烦恼“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时,茹振钢又提出新的建议:把油菜引入杂交,看看能不能柳暗花明?

    这件事最后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原连庄与茹振钢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表现优秀的大白菜新型种质资源即将问世。

    “茹振钢对我工作的支持非常大。”原连庄说。她从茹振钢身上学到了先进的育种理念,那就是让农民当“懒汉”,让种植户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最稳定的利润,让消费者的评价作为检验新品种的标准:“正是有这个理念做依据,我的育种方向才越来越清晰,也才有了这么多的优秀大白菜新品种!”

    对茹振钢来说,原连庄的支持也同样非常重要。 十几年前,茹振钢的育种重点从常规小麦转向杂交小麦方向,原连庄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大白菜杂交育种上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

    如今,茹振钢在工作中有什么奇思妙想,或者遇到什么困难,原连庄也总是第一个倾听者。

    “不断把自己新的科学思维传递给对方,也接受对方传来的科学思维,共同擦出火花,这样才更容易成功!”茹振钢说,对他和原连庄来说,工作就是爱情的“纽带”,互相探讨就是爱情的“火花”,一个又一个成功就是爱情的“累累硕果”。

 

 

 

 

 

茹振钢与原连庄在一起查看小麦苗情

                  茹振钢与原连庄在一起查看小麦苗情

 

 

 

           原连庄向记者展示1984年茹振钢写给她的“情书”。

 

 

                             茹振钢实验室工作照。

 

 

                  茹振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白菜育种实验田里也有“居里夫妇”的身影。

 

 

                                茹振钢在田间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