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种出好稻米全靠这朵“花”
来源:河南日报   2018年02月08日   阅读:

            紫云英的花语是幸福,如今,这种不起眼的小花正用它自己的方式,为豫南大地百姓的幸福生活添姿增彩。

   2月2日,在罗山县子路镇问津合作社,昔日冬闲时节都在“休息”的土地,现在却种满了紫云英。

  “春天一开花,漫山遍野的紫色,特别壮观。”合作社负责人陈贵权兴奋地描述着。然而,紫云英不只“中看”,更“中用”。

  “5月份种水稻前,把这些紫云英全部翻压到地里,就成了最好的‘绿肥’,我们种了近3000亩。”陈贵权介绍说。

   这正是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精品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绿肥作物种植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在冬闲稻区大量种植紫云英,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大量有机物料投入,快速改善土壤环境,节本增收,让清洁水稻成为主流。

  “紫云英的根部有一个个的根瘤菌,就像一个个微型地下氮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和二氧化碳,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让土地‘营养丰富’。”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刘春增研究员介绍,1亩紫云英的肥力,相当于16公斤尿素、12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

  “用紫云英做底肥,化肥能少用40%,每亩还能多收100斤左右,稻米口感更好,价钱更高。”陈贵权觉得这笔“买卖”很划算,在翻压前每亩还能收近百斤的种子,带来近千元的收入。

    紫云英绿肥生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我国稻米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受耕地的分散化、碎片化,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因素影响,紫云英一度被“冷落”,种植面积大幅缩水。近些年,随着化肥过量使用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土壤板结、面源污染严重,紫云英绿肥因为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重新“受宠”。

  “随着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启动,我们持续加大绿肥生产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通过改良紫云英的品种、种植方法,实现全程轻简化和机械化,用新技术赋予这种小草全新的能量。”说起这些,刘春增很有成就感,他也是该技术体系内河南省唯一的岗位科学家。

    目前,信阳运用紫云英绿肥生产技术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20%。“紫云英已经成为信阳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向好的厚重‘底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推广,让这朵小花开遍豫南大地。”刘春增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