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技术作为种业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种业的研发重点已逐步从传统育种技术向基于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转变,从而建立起常规育种与基因、分子育种相结合的现代化生物育种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呈“U”形变化,2021年已达1306.15亿元。《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就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细分市场进行行情研判,并预测未来趋势。
· 玉米:保持高产的前提下,注重特色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原始创新。
· 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发生一系列调整。
· 小麦:公开拍卖、竞价交易,实现完整的“收购-存储-销售”的流通链关系。
· 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改善土地规模过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等难题。
一、全球种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居民人均财富的提升以及人类饮食变化等原因,促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人均食品支出预计也将进一步增长,对农产品的比例也将不断增加。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对人类农业生产提出严峻挑战。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行业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位居世界前十强的种业公司大多为欧美国家的种业公司,少数几家大型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 2018年的803.78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841.15亿美元,近年来保持稳定。预计未来生物育种的种子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种子技术含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植物蛋白质和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杂交小麦的推广,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将长期保持稳定。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国际种业集团正通过并购不断提升集中度,种业规模呈上升趋势,种业产业链一体化态势明显。作为农业大国,种子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中国农用种子行业空间次于美国在全球位居第二,中美两国种子需求总量占全球种业
60%。从地区来看,全球种业行业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其中北美和亚洲地区占比最大,分别占比为39.18%和34.23%,欧洲地区占比为14.76%,其他地区占比11.80%。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二、中国种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种业发展支持政策,为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作物选育水平、良种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到1306.1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2、供应情况
2012年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到2020年前50强市场占有率提高至60%。
企业实力的增强大大利于大规模生产供应,2021年全国各类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量约为1065万吨,比上年度供应量增加22万吨,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3、需求情况
2021年,我国农作物商品种子使用量达到955万吨,保持连续增长的态势,其中小麦、水稻、玉米是最主要的商品种子单一需求来源。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4、细分市场
▶(1)玉米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还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位于各农作物种植面积前列。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玉米种植的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经黄淮海向西南西北延伸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东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目前,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农作物。
发展玉米生产,种子是基础。我国玉米杂交种子商品化率接近100%,因此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对种子需求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玉米种子市场需求量与种植面积成正比,通常每公顷需要玉米种子22.5-30 公斤。随着杂交玉米新品种研发的不断推进,玉米种子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虽然品种的选育、改良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种子价格有所提高,导致每亩种子费用增加,但是,消费市场(口粮、饲料原料、工业原料)的扩大以及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拉动了玉米种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也是保持粮食安全、饲料安全的主要作物,我国年需求玉米量在2.2亿吨以上,这就需要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3亿亩以上。将来生产和市场最为需求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合全程机械化的玉米品种和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发展前景广阔。玉米品种发展应该在保持高产的前提下,注重特色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原始创新,提高育成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以及耐热性、耐旱性、抗病性、抗倒耐密性、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降低推广风险。节本增效、高产优质,依然是玉米产业发展的主题。
转基因“东风”已至,转基因即将落地,将大大提升中国种子行业的集中度,让研发能力比较强的公司,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中国之前的种子市场份额,是比较分散的,比如第一名的公司是隆平高科,一年的收入大概30多个亿,占总体行业的市占率比例其实只有4%左右,是比较小的。
“行业里能够做出转基因种子的企业目前不到1/4。转基因一旦放开,比较落后的、研发能力很差的,以前靠模仿、抄袭生存下来的企业就被边缘化了,或者直接被淘汰出局。中国其实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目前其实没有特别大的种子企业诞生。转基因时代,研发难度是比较大的,带来的效益很明显。所以未来一旦使用,渗透率会提升的非常快,种子企业里技术掌握的比较领先的,布局比较领先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2)水稻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我国60%以上人口均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19个省份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两大稻谷产区。刚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水稻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
我国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7年,国家首次全面下调了稻谷收购价,拉开了调整稻谷收购价的序幕。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调2018年生产的旱籼稻(三等)、中晚粕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时,为弥补农民因价格下调可能带来的收入损失,保护种粮农民收益,国家在相关稻谷主产省份实施稻谷补贴。
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对最低收购价执行起始时间、执行预案启动条件、收购粮食的质量等级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1月2日)中指出,要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同时,2020年2月28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关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的通知》(国粮粮〔2020〕41
号)中指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20年起对最低收购价稻谷限定收购总量。限定2020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总量为5000万吨(粒稻2000万吨、粳稻3000万吨),并通过分批下达、动态监测的方式展开收购。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一系列调整,逐步推动水稻市场收购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进行转变。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商品化率接近100%,常规稻种子由于其自交的性质,农户可以自留种,商品化率略低。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3)小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2006
年,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户收益,维护种植积极性,我国开始实施小麦收购价政策。小麦收购入库之后,收购价小麦的销售工作随之进行。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公开拍卖、竞价交易,将收购的小麦销售到市场,实现收购价粮食的流通。收购价小麦收购与销售的关系,一收一放,实现完整的“收购-存储-销售”的流通链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收购价小麦的销售,是保证我国小麦市场粮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由于小麦目前均为常规种,可以进行留种繁育,因而小麦的商品化率整体低于玉米。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4)大豆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困境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难有规模效益。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2016年以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大豆种植面积连续增加。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
202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指出,积极推动大豆振兴计划,落实好大豆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大豆提纯复壮项目,集中筛选一批高产、高油、高蛋白的优良大豆品种。
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大豆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5)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原则上种业的产销率(消耗量/供应量)是不能高于1的,即便是接近于1,也是有些危险,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才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近年来我国商品种子产销率总体保持在80%-90%的区间,处于相对较为健康的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
种子市场是一个定和市场。种子市场的大小取决于用种量,用种量与种植面积密切相关,由于耕地的恒定性,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年际间变化一般不大,即使种植结构有所调整,那也是不种此作物就种彼作物,都需要种子。因此,种子市场的市值年际间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种子商品化率、种子价格、各作物构成变化所致。于是,种子相比于其他商品,消费没有弹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非常稳定,基本是一个定和市场。此作物份额多了,必定是彼作物份额减少了;此公司份额多了,必定是彼公司份额减少了。这一定律告诉我们,销售种子犹如虎口夺食,有我非你。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各省新成立的种业企业集团,拥有政策、资金、人才、人脉、品牌影响力等诸多优势,推品种、做事情顺风顺水。对于中、小种企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自求多福。这样的洗牌来的是不是太干脆,一声招呼没打,就这么彻底来了。
玉米种子的市值最大。玉米是全球的第一大作物,也是中国的第一大作物,而且玉米种子的商品化率最高,基本上是使用商品种子,需种量也最大,占种子市场的份额也是最大。中国种子市值及国际10大种业公司的营业构成证明玉米种子的市值最大。因此,中国种业企业家若想做大种业,就必须做玉米种子;要做玉米种子,就要准备同国际国内种业巨头竞争。面对2022年西北生产的大形势,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伴随张掖核心制种区政策的调整,西北的生产成本再上一个新台阶。(前期已经描述过了,在此不再详述。)
结合市场大环境,2022-2023
销售季,种子价格上涨幅度15-20%左右,如果种子上涨幅度和成本追加不成正比,企业盈利水平及经营风险会进一步加大,结合生产风险及品种种植表现的波动性,对大多数企业及品种会迎来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考验。对于本身处于风雨飘摇的种企,能承受风险之重?伴随甘肃生产成本直线大幅上扬,新疆也是一路直追,结合运费等额外成本追加,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甚至某些生产单位的报价已参考张掖并与张掖追平。哪儿才是我们的制种基地?
近两年市场大范围去库存顺畅,很多企业感到重新开始可以拥抱阳光了,在市场环境严管,种业规范度不断提升,拿来主义更快向自主创新迅速转变。走自主路线的企业更是感觉迎来了新希望,大家都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似乎在
2022
的生产季不增加个面积都不好意思跟同行聊天。但伴随成本大幅提升,且今年张掖的前期投入40%的预付款,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挑战,资金实力的考验,更是对市场及品种预测能力的考验。5
毛钱的麻将已经不能玩了,想玩就得敢堵身家,还是带梭哈那种!不仅是对资金实力的挑战,更是对品种过硬性的挑战。如果这两项都没有,咱哪来的底气去挑战?此形势下资本雄厚的企业乃至国企或有资本背景的企业,优势及抗压能力凸显出来了。对于上升期或一直处于平稳期的企业挑战满满。摸摸自己腰包,想上牌桌又心理忐忑,内心矛盾且纠结。
保值还是单价?双方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受甘州区土地大面积条块化影响,新推土地好大一部分拿来制种,但产量不可预测,生产风险大,委托方心理没底,但生产企业保值的收费方式是最有利的,新处理的地块一但产量
500-600
斤甚至更低,对于委托方最终也是有苦难言,这可比掷骰子还要刺激。部分理想制种区大多倾向签订单价,但价格都是参考平均产量基础上偏高的定价策略。整体形势是话语权一边倒,委托企业相对是被动的一年。2022
生产季,西北生产企业都在说地不够用,委托方都在要增加面积,看起来种业朝阳已现的大美情境,但却是暗流涌动,大家是真的彼此一路高歌,真正迎来了多年期待已久的雨后彩虹,还是看似面对暖阳,实则背后凉风习习。2023年的西北制种基地,抢地、包地成本继续上涨,此环境下,内蒙、辽宁乃至吉林很多老制种基地会因为价格及前期投入优势而考虑重新适度回温?
2023年,对我们育种人而言当下的大转变对品种的要求更是需要提升一大截:1)产量:制种产量 800 斤以上(东北)算勉强及格,黄淮海要是不超
1000
斤/亩,算下来的成本绝对让企业头疼。2)抗性:这里的抗性不但对商品种植中品种表现的抗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抗性好则品种表现稳定,一个稳定的品种可以让企业老板坐在生产的赌桌上心理不慌,同时更是对亲本抗性的考验,生产期的高温,生产地块优劣的不确定性及双亲对盐碱等不同地块类型的适应性都时时影响着生产的安全,最终因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了品种的生命力。3)品种创新:品种的创新不但是政策的引导和要求,更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新颖独特才会让客户眼前一亮,新而优,新而特才有在价格调整中及市场占位中具有更多话语权。育种方关心的再也不能是简单的田间表现,更要充分分析了解品种的生产难度及成本问题,才能更好为企业的良性而稳定的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2022
大豆扩种,国际形势动荡,国际经济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迷,生产成本大幅追加上升,入市品种数量进一步几何倍增,国家关注农业,扶持加大力度。市场去劣存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于种业人这是历史转折期的机遇亦是大挑战,平和心态,理性抉择。拨开云雾方见朝阳!
2023年的春季,部分企业会因成本及前期大额投入而被逼退却,2023年的秋季更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大洗牌来了!行业大洗牌真的来了!
编后话:对于转基因技术,品种不转行不行?不转带来品种经营后果能有多严重?能否利用内蒙、辽宁和吉林老制种基地,规避西北制种基地成本的大涨和抢地的问题?这都是目前摆在许多种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观研天下 南北学苑 基因农业网 种业商务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