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蹄疾步稳 五大行动成效初显


种业振兴蹄疾步稳 五大行动成效初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12月18日,福建圣农集团旗下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公司培育的“圣泽901”经持续选育提升,在政和基地平养、笼养条件下料肉比分别降低0.05,达到领先水平。

  “料肉比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饲料成本4亿元。”圣泽生物总裁罗平涛博士说。

  作为我国首批审定入市的国产白羽肉鸡新品种之一,“圣泽901”的持续选育改良,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在打破种源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后,再次取得质的突破,也为保障我国肉鸡种源自主可控、国内禽业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命脉,在整个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

  2023年是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回望这一年,种业振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今年以来,种业振兴围绕种业全链条各环节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不断完善,为“三年打基础”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支撑。


资源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种源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种质资源普查是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第一仗。目前,历时三年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即将收官,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畜禽资源27万份、水产资源12万份,新发现帕米尔牦牛等畜禽品种资源34个,抢救性保护樟木牛等一批濒危珍稀资源,摸清了资源家底。北港猪、黑河马等9个疑似灭绝品种被重获发现,引发社会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为实现珍稀资源的战略性保存,一批“国之重器”正在加速铸就。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种质资源新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可满足今后五十年资源战略保存需要。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达到318个,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实现活体保护全覆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及分享利用工作持续推进,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逐步夯实。
  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
  为推动我国种业基地产能的稳步提升,有力保障种源安全,我国持续强化基地科技装备支撑,推动良种生产、加工烘干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四圃制、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净化技术应用,建立并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种源质量明显提升。完善国家和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省级种子储备实现全覆盖。
  近两年,我国持续优化国家级种业基地布局,实施制种大县奖励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健全216个作物制种基地县、300个种畜禽场站、91个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实现粮棉油糖、猪牛羊禽、鱼虾蟹贝基本覆盖,供种保障率由70%提升到75%以上。

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加快培育

关键技术、重大品种取得突破

  为推动种业振兴企业扶优行动,2022年,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发布了包含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在内的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加快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对接平台,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四川、河南等14个省(市、区)组建种业集团,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国种业领军企业;中国农科院等一批优势科研院校为企业提供战略发展技术咨询服务,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合作模式,破解企业发展的难题;中国农业银行推出12条差异化支持政策,截至今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种业领域贷款余额45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了2倍……
  在一系列政策、资源、资金的支持下,各地种业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发展格局也在不断优化。先正达、隆平高科稳居全球种业前10强,北京峪口禽业稳居世界蛋鸡育种前3强、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蛋鸡制种企业……放眼全球,我国种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种业要振兴,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
  作为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油菜不与其他粮食作物争地,是保证食用油安全供应的重要抓手。
  今年5月,江西省万安县传来捷报。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现场测产油菜籽亩产达175.7公斤,含油量达44.16%,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品种选育团队带头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胡琼感到十分振奋,她表示,该品种比当地主推品种生育期短5天,产量增加26.5%,将为解决“稻稻油”茬口矛盾提供突破性品种支撑。
  今年,面向国家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农业农村部统筹各方力量,启动实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在有关方面合力攻关推动下,我国育种单位、种业企业选育了一批耐盐碱水稻和小麦、短生育期冬油菜等突破性新品种。在畜禽品种培育推广方面,截至今年底,我国3个国产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沃德188”更是首次走出国门,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而在种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领域,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剪刀”正在加快产业化应用,生猪、奶牛等专用育种芯片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一批种业前沿技术也正加速落地,不断为产业赋能。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激励保护创新氛围持续向好

  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实现种业振兴,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一环、基础保障,也是攻坚方向。今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公检法等有关方面持续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仿种子”清理、品种审定试验等专项整治,种业打假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激励保护创新氛围持续向好。
  净化市场环境,破解品种同质化问题,关键在于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两道关”。
  在品种管理方面,为着力解决行业反映强烈问题和生产突出问题,在审定标准上,我国修订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重点提高品种产量、抗病性和DNA指纹差异位点数指标,自2021年10月1日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22年、2023年国审品种同比分别下降了17%和4%;在审定试验上,启动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专项整治,今年开出了审定工作有史以来“最大罚单”,对查实的16个绿色通道、50个联合体进行清退和限期整改。
  在非主要农作物领域,“仿种子”问题整治行动以来,农业农村部撤销了一批向日葵、甜瓜、黄瓜等作物重复登记品种,历经3年基本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从源头上破解品种同质化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从业界反映情况看,“仿种子”清理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种业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加坚定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重拳出击、铁腕治理,离不开司法的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加强工作对接、信息共享、培训交流、党团共建等方面措施,强化行政与司法有效衔接,协同推动了种子法修改,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成功举办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进了种业行政管理与司法审判的业务交流,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今年,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农村部强化监管执法,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子基地、企业和市场监督检查,指导地方强化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发布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形成了有力震慑。联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挂牌督办一批种子违法案件,形成打假护权合力,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



来源:农民日报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武汉天鸿智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2010557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创意天地11号楼902
手机号:15926298088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