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自选课题,应用领域属农业种植业。项目针对无籽西瓜单一品种种植土地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经济效益低以及小麦套种西瓜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展了品种引进筛选、利用自然资源作为作物栽培设施和相关生长技术的研究,改善了影响作物生长环境的自然因子。创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性较强的间作套种模式。并研究制定出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性能指标:
○1利用麦茬自然支架、桔杆还田、无籽西瓜和菜青豆共生期内生长的相互促进三者配套,确立了“麦茬自然高架无籽西瓜套种菜青豆”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并引进筛选了相配套的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强的无籽西瓜品种华科黑皮王、华科二号菜青豆等。
○2项目利用麦茬作为无籽西瓜生长的自然支架,利于西瓜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无籽西瓜产量和品质,解决了目前生产中无籽西瓜生产中无籽西瓜贴地生产中病害发生较严重和西瓜贴地面黄斑较大的问题。
○3项目研究确定无籽西瓜套种菜青豆西瓜最佳定值期为5月初,菜青豆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达到无籽西瓜、菜青豆共生期内相互促进,解决了菜青豆生长前期易受高温影响,导致生长不良以及无籽西瓜生长后期易受太阳暴晒而造成病害发生严重、贮运期短和品质下降等问题。
○4利用麦茬还田和豆类固氮,使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5%左右,解决了焚烧小麦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
○5项目研究配套了生产技术规程,并提出“超宽行稀植法”的种植原则。
○6确立了“协会+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解决了目前一家一户生产中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质量差、销售困难的问题。
与国内同类技术的研究比较:目前国内研究的小麦、西瓜套种模式西瓜多是有籽和无籽密植栽培,西瓜产量为2000—2500kg/亩,小麦产量为350kg/亩,亩产值为2000—2500元/亩。本项目确立了合理的麦茬高度,提出了“超大行稀植套种法”;利用无籽西瓜、菜青豆共生期间生长势相互促进的优点,创新了麦茬自然高架无籽西瓜套种菜青豆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性强的生产模式,并配套了生产技术规程。解决了目前同类品种和同类生产模式存在的缺点。
按宽窄行留出空行即可,可按小麦种植4米,留空行2米的双行背靠式,也可种植小麦2.5米,留空行1.2米,进行单行顺向式预留行栽培。品种推荐:华科黑皮王,华科新一号。
2. 无籽西瓜栽培
2.1育苗:4月1日左右开始建棚育苗,育苗地要求没种过瓜类蔬菜,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的地块为宜。无籽西瓜种由于种皮坚韧、萌芽力弱,需人工破壳、催芽。苗期温度应控制在15-32℃,出苗后子叶瓣平展露出一心时进行嫁接,可采用插接或靠接法。嫁接苗管理初期要求保温保湿遮光,温度在25-32℃,相对湿度80%以上,成活后注意炼苗,培育壮苗。
2.2移栽:5月5日左右开始移栽,移栽前15-20天,对瓜田进行耕翻施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2立方,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20公斤,西瓜忌氯作物,不应施含氯化肥,耕地后应及时把预留行整成单垄或双垄覆盖地膜,提高地温,让肥料充分发酵。移栽时选嫁接成功,叶色浓绿的壮苗,每亩按250株均匀栽培在高垄上,栽时必须浇足定根水以确保成活。
2.3移栽后大田管理:移栽后应防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大旱年份注意浇水防旱,涝年排水防洪,无籽西瓜是三倍体作物,自花不育,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4收获:无籽西瓜从座果到成熟35天左右。过早采收皮较厚,商品性差,应在授粉结束32天采收较为适宜。皮色较暗,暗纹布满表皮时的西瓜一般已成熟,此时采摘,商品性好且耐运输,是上市的最佳时期。
3. 用大豆栽培:
3.1品种选择
我协会一般选用适应性广、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品种。推荐:华科二号菜青豆,如图所示。
3.2播种
菜用大豆在小麦收获后,6月10日左右,先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豆种,进行穴播,株行距40×80cm,每穴播4-5粒籽,留苗2-3株。
3.3大田管理
中耕除草,幼苗时防止豆杆蝇,开花时防食心虫,一般采用高效低毒农药。
3.4采收
菜用大豆一般在9月下旬顶部籽粒饱满,而基部籽粒外白色包衣不收缩时一次采收。
4、小麦套种无籽西瓜、菜用大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施肥及用药标准。
4.1施肥标准:
4.1.1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肥料,灌溉水的全程动态监测和管理,以有机肥为主、BB肥为载体,全面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前、中、后期肥料总量控制在—定比例,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及其生物活性。
4.1.2适时适量施用含氮肥料,不过量施用氮肥、收获前7天不施用氮肥,保证氮肥的及时转化,以降低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控制产品中硝酸盐污染,一般每公斤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小于785mg/kg。
4.1.3无公害蔬菜生产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1992。
4.2用药标准
4.2.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抓好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病虫草发生危害情况,根据各种病虫草的防治指标选择对路药剂及时防治。
4.2.2清除菜田残株落叶,减少病虫源基数,合理轮作,间套种,减轻病虫为害。
4.2.3选择抗逆性强的良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减少苗期病害,从而减少成株期的用药量。
4.2.4用无病虫营养基质土育苗,培育无病虫壮苗,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4.2.5利用物理防治,应用黑光灯、糖醋液,银白色膜等诱集或驱避害虫,用温汤浸种,等方法杀灭种子上附着病菌或通过防虫网及调节温湿度,实行生态控制。
4.2.6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1605”、“1059”、“391l”、杀虫脒、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4.2.7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杀虫剂为吡虫啉、稻丰散、敌百虫、毒死蜱、二嗪磷、氟虫腈、噻嗪酮、三唑磷、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四聚乙醛、苏云金杆菌。杀菌剂为多菌灵、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咪鲜胺、乙烯菌核剂。
4.2.8推广应用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抗毒剂一号,NS-83抗病毒诱导剂,菜丰宁B,农抗120、BT乳剂、青虫菌等。
4.2.9突出生产条件的标准化。一是坚持整地高标准。做到整平耙细,无沟无堑,垄向平直,垄降饱满,松碹适度,镇压保墒。二是坚持良种选用高标准,对示范区蔬菜品种进行优化区域布局,适区种植,良种使用年达到100%。三是坚持用肥用药高标准,多积多用农家肥,积极推广生物肥,围绕平衡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施肥方法上推广深施肥,分层施肥,在用药上全部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保高效农药,四是坚持农机作业标准。
4.2.10突出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一是抢夺农时,适时早播,二是严把播种、移栽质量关,做到下移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实、播后镇压,二是坚持“穴统一分”的组织管理方式,实行连片种植,统一整地,同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播种,统一防病,统一检测销售,分户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