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腐病和疫病均是土传病害,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和疫病鞭毛霉菌(Phytophtho—rocapsicileonian),此类有害菌可在土壤中存活6~10年,传播渠道是靠施肥、工具、雨水流淌,造成共同的为害是死株。 当今,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特效杀菌剂,来防治辣椒死株,而忽视生态防病以求平衡高产的措施。本人根据生产实践总结的“深根抗病、长产量,浅根长植株”;“病害是后期表现,苗期感染。湿度过大是百病之源”;“病害是缺素引起的生理失调,施肥应注重营养全面”以及应创造适宜辣椒生物学特性要求的生态环境,来达到防病高产的经验,提出辣椒平衡高产的八字要术:根、肥、水、温;光、药、密、气,以供大家参考。 (一)根腐病和疫病的主要病状 根腐病和疫病的共同病症是:染病后茎根处产生黑斑,生长点变为暗深绿色,定植后株枝顶叶片稍见萎缩,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至枯死。不同点是根腐病是整根枯死,但叶片仍呈绿色,根茎部与整根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从露出的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微管束变为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真菌孢子),初期为单株枯死向周围侵染它株,以定植前后发病为重,易被及早淘汰更换。疫病在苗期染病后为猝倒苗,茎秆软化倒伏枯死;染病轻者株叶微黄,主根不发达,落叶、落花严重,分杈处茎变为黑褐色,表面有白色霉层,定植后植株不生长、不变样,根茎连接处有0.5~l厘米长的皮肉呈水浸状软腐坏死,结果初期植株萎缩变黄,继而植株急速成片枯死。 (二)护根防病生态平衡管理要点 1.根茎平衡防死株 辣椒根系不发达,在115天时根系间歇明显,再生力差,易木质化,且浅根植株吸肥水能力差,从辣椒的茎叶和根系比例看本身就不太平衡,故抗逆性弱,易染病害。所以定植前以调配营养,控水和切方移位,蹲、囤苗、促深根为工作重点,促使地上部和地下部平衡生长育成壮苗,避免疫病死株。育苗环境在30℃以上的,床土配制宜用腐熟冷性猪粪,30℃以下的用腐熟热性的厩肥,以土杂肥或粪堆底土做床土为保险。比例为粪肥3份,异科园土7份,不施化肥。也可用腐殖酸蔬菜专用肥,增加床土 含氧量,杀菌防病,补充营养,疏松床土,利于养深根苗。种子用保根康水溶液浸泡5分钟。防治疫病即苗期猝倒病,也可在下种时用乙磷铝锰锌或福美双混50%多菌灵各50克,拌细土30千克,种子上下各覆药土0.5~0.8厘米,苗出齐后用绿享1号或辣椒专用杀菌剂3号,每7—15天喷洒1次,并在叶面上喷生根营养素或钙、磷、锌、醋混合液,达到根粗、根多、生长快和提高根系活性。 2.平均施肥防死株 肥害或缺营养是染病死株的前提。辣椒产量高不在施肥重,而在于营养全。辣椒生长所需有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铁、铜、锰、硅等16种元素,缺一不长,某种元素过剩和不足均会导致产量不佳和生长不良,生长不良就易染病。各种元素过多则会引起植物生理失衡而中毒;或元素间互相拮抗,导致吸收能力减弱;严重时渗坑效应变小或失去渗坑作用,出现生理障碍及反渗透,造成植株脱水死株。 辣椒所需的氮磷钾比例大致是5.2 : 1 : 6.5,每667米2(亩)按5000千克产量投肥,需纯氮26千克,因氮肥利用率只有40%左右,故需施含量60%的尿素100千克左右,不用碳铵和硝铵,以免产生氨害和产品亚硝酸盐超标,使土壤积盐。氮肥只需用在中后期,因定植时已施人3 000~5 000千克有机肥,可保持每667平方米有19千克氮,供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施五氧化二磷5.5千克,因磷当季当时利用率只有20%左右,可施人纯磷25千克,以投入过磷酸钙基肥100千克或多元素专用肥为好,并穴施在根下,不用磷酸二铵或硝酸磷。施纯钾33千克,折合33%硫酸钾100千克,因钾不失效,以定植时投入50千克,结果期投50千克为宜。辣椒专用肥将正常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备齐,每667米2施基肥40—80千克,中后期视苗情产量补施若干。也就是说,在蔬菜投肥上,一是要掌握营养全,要大力推广多元素蔬菜专用肥,硫酸钾复合肥等;二是要推广穴施肥;三是要掌握适时适量,超量肥害要施酵素菌肥减肥;四是掌握因土施肥,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就做到了平衡施肥,不会造成肥害和缺素染病。 3.温度平衡防死株 辣椒所需的光合温度是25~30℃,适长范围窄,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生理障碍而染病。温度超过32℃,花器生长受损,机体失衡;低于20℃,辣椒长不大。前半夜适温为20—18℃,可使白天制造的养分顺利运转到根部,从新分配生长果实和叶茎,达到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长的平衡;后半夜气温15~17℃,可忍耐短时间的13℃左右;地温10一14℃,使植株整体降温休息,降低营养消耗量,提高产量和质量。 4、光照平衡防死株 辣椒生长的每个阶段,对光照强度都有上下限要求,超过上下限,产量和品质下降,植株易伤根染病。辣椒适长光照强度 10 000~40 000勒克斯。越冬辣椒可选用紫光膜和无滴防尘膜增加紫光透光量,控病防徒,可提高产量25%~30%;早春选用聚乙烯普通膜防止高温强光死株,维持生态平衡,能取得最佳产量和效益。 5.用药平衡防死株 药害也是造成生长窒息而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素与植物病害有关:如病毒病与缺锌缺硅有关;真菌性病害与缺钾缺硼有关;细菌性病害与缺钙缺铜有关,如果各种营养素平衡就自然不易发生病害。其次通过控温控湿、控水通风、透气增光、施肥中耕等措施为植物创造一个平衡生长生态环境,也可以防病增产。最后再考虑用生物农药,保护性农药,融杀性农药防病。目前最佳配方农药,是以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又能补充微量元素,刺激作物生长,有效性可达11—16个月的保根康(铜制剂)为好。苗期350克对水5千克,叶面或床土喷洒;定植时在穴内667米2撒5千克或定植后灌根;随水冲施可适当加大用药量,但667米2最多用量为20千克,或硫酸铜4千克。 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按高产要求用一点,使之达到平衡就行了。如幼苗期用点赤霉素、生根剂增根;中期植株徒长时用奈乙酸5—10毫克/千克,矮壮素150毫克/千克控长,后期用点乙烯利催熟和促株衰老等即可。 用药浓度和方法也要掌握平衡,气温高时按下限对药,气温低时按上限对药,气温在20℃时用药易失去水分形成药膜,防病杀菌效果好;因病菌多生长在叶背面和地面,故以叶背喷药和灌根为重;土壤用药应尽量减少药量和范围,避免大量用药造成有益菌群被破坏失衡。 6.水分平衡防死株 辣椒如果土壤水量大,会造成沤根引起腐皮菌侵入;空气湿度过大则易染病,故苗期应控水促长根,中后期浇小水,最好用滴灌装备。将土壤持水量控制在60%左右,土壤含氧量达到19%左右,可达到生态平衡。 7.密度平衡防死株 冬季低温弱光,密植地温低,通风不良易染病;夏季稀植太阳光强,直射根部易伤茎死秧。 根据辣椒生根特性进行平栽,其定植密度按土性、肥力、上市要求和品种特性可每667米2栽3 000、4 000、5 000株以取得高额产量和效益。一般露地密植,保护地稀植,高产品种、高产季节宜稀植;露地辣椒密植可保持根系处在凉爽环境,防止和减轻死株。 8.气体平衡防死株 一般在保护地内栽培辣椒,应少施碳酸铵(667米2一次不超过5千克)、人粪尿(不超过500千克)、鸡粪(基肥不超过3 000千克,追肥300千克)、尿素8千克等,因为上述肥料均会挥发出氨气,施用量过大,而通风又不及时会造成氨中毒,伤叶伤根而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作物晚上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所分解的有机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800毫升/米3左右;白天太阳出来后,通过光合作用的吸收利用而达到平衡,11~12时为50毫升/米3,处于碳饥饿状态。在太阳出来1时后将棚内通风换气,利于将棚外的二氧化碳和氮放进棚内,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300毫升/米3,或人为补充二氧化碳到1200毫升/米3,可大幅度提高辣椒产量。空气中含有78.16%的氮元素.667米2上空空气中含氮5 600吨,光合作用需要的碳氮比是30:l,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强度条件下,对辣椒的增产作用1:l,中午将棚膜开开合合,使室内作物处于最佳生态环境,可提高辣椒产量30%~100%。 综上所述,辣椒的生长平衡反映了植物生长动静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根据这种动静交替进行管理,并找到相应的矫正解症良法,这就是技术,是符合辣椒高产高效的生长规律和要求的平衡境界。因此辣椒在围绕防治根腐 病、疫病进行平衡管理的指导思想下获得高产高效,也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