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
回答公司:  添加时间:10年10月12日  点击数: |
作物叶片可以吸收三种形态的氮素,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其中,含有铵态氮肥的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磷酸铵等,氯化铵由于含有氯离子,而碳酸氢铵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造成叶片伤害,不适宜作为叶面施肥应用。含有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等,硝酸钾、硝酸钙一般作为钾肥或者钙肥使用。酰胺态氮肥有尿素、石灰氮等,尿素是最好的叶面使用氮肥,石灰氮化学性质不稳定,不适合作为叶面施肥应用。
1、尿素:尿素是主要的酰胺态氮肥品种,合格的尿素含氮(N)在46%以上,尽管酰胺态氮及其中间产物可被作物直接吸收,但土壤中酰胺态氮肥主要通过转化成NH4+或NO3-后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尿素适应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施用时应深施覆土,施用时期上可适当提前几天,使其有一分解转化过程。由于分子态尿素易淋失,故施用尿素后不宜立即灌水,淋洗至深层、降低其肥效。
植物叶片和其他幼嫩的器官能直接吸收尿素,由于尿素是分子态的养分,不易引起质壁分离问题而造成叶片伤害。另外,尿素可以促进作物叶片对铁、锰铜、锌、硼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因此,尿素被广泛用作叶面追肥,是叶面施肥中最好的氮肥品种。
喷施尿素应该注意的问题:
1)喷施时期:在作物苗期或者生长后期由于根系不发达或根系老化,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受到影响,适量叶面补充氮营养可以促进作物生长。
2)喷施浓度:施肥浓度随作物种类、年龄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植株旺盛或土壤供氮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要少施或者不施氮肥。苗期喷施浓度一般0.2-0.5%,过高的浓度容易引起叶面伤害,甚至增加发生病虫害的危险。作物生长盛期和成年期喷施浓度可适当高些,一般不超过1%。
3)尿素中缩二腺的含量应小于0.5%,防止其对作物引起的毒害。
2、硫酸铵:简称硫铵,俗称肥田粉,是我国最早使用和生产的氮肥品种。分子式为(NH4)2SO4,含氮20-21%,纯净的硫铵为白色品体,有少量的游离酸存在。
我国现行硫铵的标准为:含N:20.5-21%,水分0.1-0.5%,游离酸<0.3%。硫铵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对NH4+吸收相对较多,SO42- 较多残留于土壤中易引起土壤酸化,故硫铵是一种典型的生理酸性肥料。SO42- 在石灰性土壤,很易与CaCO3或土壤胶体置换下来的Ca2+起反应,形成难溶性的CaSO4,虽不会明显影响土壤pH值,但易堵塞土壤孔隙,引起板结现象。因此,土壤中施用硫铵时应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在酸性土壤中还应注意加石灰中和土壤酸性,以消除其副作用。硫铵宜作追肥用,每亩用量应视作物目标产量和生长情况而定。硫铵还可作基肥和种肥施用。值得注意的是,水田不适宜施用硫铵,因为SO42- 在淹水条件下易被还原为H2S,造成水稻根系的毒害。由于硫铵性质稳定,习惯上施用时多撒施土面,但为了减少氨的挥发损失也应提倡深施。此外,硫铵中含24%的硫,同时也是一种硫肥,供给作物硫的需求。
作为叶面施肥,可以补充部分氮硫营养,不要与含钙肥料混合,以免产生沉淀,影响效果,另外,硫酸铵使用浓度一般不要超过0.1%。
3、硝酸铵:简称硝铵,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分子式为NH4NO3,含N33-35%,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兼有两种形态氮肥的特性。由于它具有极易溶于水,吸湿性极强以及易燃、易爆等硝态氮肥的特性,因此常把硝铵归入硝态氮肥。硝酸铵中所含氧分全部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不残留任何酸根或盐基,是一种生理中性肥料。硝铵最适宜于旱地和旱作物,并以追肥为佳,对烟草、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适用。硝铵不宜作种肥,因为硝铵浓度高、吸湿性强,与种子直接接触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硝铵施用时也应提倡深施,并注意降雨情况和对下渗水流的控制,尽可能减少NO3的淋失和反硝化损失。作为叶面施肥,具有比较好的施肥效果,使用浓度一般不要超过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