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蔬菜病害
是指蔬菜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的过程中,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或病原微生物、线虫等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蔬菜局部或全部损伤,从而使蔬菜的经济价值受到影响,即称为蔬菜病害。
2、 蔬菜发生了病害都有那些症状
蔬菜病害的症状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构成的。病状是蔬菜本身外部直接可以见到的异常状态,而病症是蔬菜病部表面形成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病原物。
病状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变色 蔬菜患病后局部或全部发生颜色变化。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或破坏使其病部褪绿或黄化。
(2)坏死(穿孔) 蔬菜患病后细胞和组织遭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坏死病斑。病斑可发生在蔬菜的根、茎、叶、果等各个部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腐烂 蔬菜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腐烂和坏死有时很难区别,一般说来,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腐烂可分为干腐、湿敷、软腐。蔬菜的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辅、茎腐、花腐、果腐。
(4) 萎蔫 蔬菜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萎蔫有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供水不足所出现的萎蔫现象,如黄萎、枯萎、青枯等。这种枯萎大多数不能恢复。
(5)畸形 由于蔬菜病变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长而造成的异常形态。蔬菜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可出现植株矮小、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等。蔬菜病变组织或细胞受刺激,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形成肿瘤、丛枝、根瘤等。
病症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 霉状物 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其颜色、结构各有不同,如霜霉、灰霉、黑霉等、青霉、绿霉等。
(2)粉状物 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症状。
(3)锈状物 病部表面形成小疱状突起,颇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粉状物,分别是白粉病和各种锈病的症状。
(4) 粒状物 病部产生大小、形状、颜色差异很大的粒状物,有如针尖大的黑色或褐色小颗粒,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子囊或分生孢子囊,有的是较大的颗粒,如真菌的菌核、线虫的胞囊等。
(5) (棉)索状物 患病蔬菜的根部表面产生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即真菌的根状菌索。
(6) 浓状物 在潮湿的条件下蔬菜病部产生黄褐的、胶黏状、似露珠的浓状物即菌浓,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的薄膜胶粒,这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状。
3、蔬菜病害分几类
蔬菜病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病害(非病原物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蔬菜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蔬菜个体间传播,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第二类是侵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蔬菜病害,由于这类病害可以在蔬菜个体间相互传播,因此也称传染性病害。
4、 蔬菜生理性病害是怎样发生的
引起蔬菜生理性病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蔬菜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份过多或干旱、光照、肥料的多少、土壤、大气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等。例如钾、锌、铜等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造成的缺素症;土壤水份的不足或过量形成的旱害和渍害;低温或高温形成的冻害或灼伤;光照过弱或过强形成的黄化或叶烧;肥料或农药使用不合理形成的肥害或药害;大气污染形成的气体中毒等。
5、怎样诊断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诊断起来比较复杂,但诊断时也有一定的依据可循:一般表现症状独特,病部无病症;在病部分离不出可进行体外培养鉴定的病原物。在田间往往同时大面积发生,且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病株;病株表现症状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病症表现基本相同。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环境条件,病株一般可以恢复过来。
6、什么是蔬菜侵染性病害
蔬菜侵染性病害也叫病原物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蔬菜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蔬菜个体之间传播,所以也称传染性病害。引起蔬菜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病害中均居首位,尤其是真菌病害最为重要,它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80%以上,其次是细菌和病毒;其它所占比例很小。
7、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在发病初期有中心病株,沿中心病株逐渐向外扩展,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即:病状的五种表现形式、①变色、②坏死(穿孔)、③腐烂、④萎蔫、⑤畸形,病症的六种表现形式、①霉状物、②粉状物、③锈状物、④索状物、⑤粒状物、⑥浓状物,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表现来诊断出具体是那一种病害,做到对症下药,减少损失。
8、能使蔬菜发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几种
主要有以下五种: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1)、真菌:它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具有细胞壁,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是蔬菜重要的病原物类群,在农业生产许多病害如灰霉病、霜霉病、叶枯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性病、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2)、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种类很多,但能引起蔬菜发生病害的远不如真菌。尽管如此,在蔬菜生产上也要重视的,如甜瓜细菌性叶枯病、青枯病、角斑病、溃疡病等、。
(3)、病毒病:是一种结构简单,其基本组成是蛋白壳包着核酸的过滤性生物。几乎所有蔬菜都有病毒病发生。如番茄蕨叶、条斑、花叶病毒病,瓜类花叶病毒病,叶菜类病毒病等。
(4)、线虫:线虫是一种原形动物,又叫蠕虫。在蔬菜中的茄科、豆科、葫芦科、和十字花科都有线虫的危害。造成根部发病,使蔬菜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萎垂等症状。
(5)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种没有叶绿素,不能独立自营生活的高等植物。危害蔬菜的主要有菟丝子和列当两个科的一些寄生性植物。
9、能侵染蔬菜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有几种
主要有以下五种真菌
鞭毛菌亚门 如腐霉菌、疫霉菌等,通常引起蔬菜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霜霉菌在病斑表面形成霜壮霉层,白锈菌在病部形成白色疱状突起等。
子囊菌亚门 一般都在茎、叶、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颗粒物。
半知菌亚门 一般都在茎、叶、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颗粒物。
担子菌亚门 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
接合菌亚门 真菌引起的病害较少,一般引起薯、果软腐、或花腐,没有臭味。这些特征都是各自病害特有的病症,根据各自病害特有的病症来诊断真菌性病害就好办多了。
10、怎样诊断细菌性病害
细菌病害主要的症状有坏死、腐烂、萎蔫等,病部表面常为水侵状或油侵状,病部在湿度大时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菌浓;腐烂形的患病部位有恶臭味。细菌一般是通过伤口和水孔、气孔侵入菜体的。在田间,病菌主要是通过流水传播。暴风雨能使蔬菜产生大量伤口,利于细菌侵入,是细菌性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11、怎样诊断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症状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丛枝,少数为坏死斑点。在田间,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全株,引起的病斑在菜体上分布较均匀,而不向象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病斑分布不均匀。病毒病主要是通过昆虫、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
12、线虫病害都有那些症状
线虫病害是因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主细胞的刺激和破坏作用而表现出来的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
13、什么是蔬菜病害的农业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的耕作栽培技术来消灭;避免或减轻病害的方法。农业防治措施要求达到二个目的即(1)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的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蔬菜在生长期间的抗病性,避免病原物的侵染危害。(2)创造不利于病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传播的环境条件,使病原物不能完成其侵染程序,或者中断其侵染循环,制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农业防治的单项内容有:种子的选则、播种期的确定、合理布局、肥料的合理使用、水的合理使用、清洁田园、轮作、耕作、采收期等。
14、什么是蔬菜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
物防治方法就是利用一些物理的防治手段对种子和土壤进行处理以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有些病原真菌的菌核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常混杂在种子中,播种前利用风选、水选、筛选等物理方法淘汰混杂在种子间的病原物是防治蔬菜病害的一种简易方法。有些病原物粘附在种子表面或潜伏在种子里,要在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就是将种子放入一定温度的水里,保持一定的时间,直至种子表面或里面的病源物,因受高温影响而死亡,但对种子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受任何影响。浸种时间长短和水温的高低,主要是根据蔬菜种子的大小和病害的种类来决定。温汤浸种要注意安全和质量,浸种的水量要充足、水温要均匀,操作时要注意翻动。利用日晒、密闭高温对土壤进行消毒,以达到消灭土壤中病原菌的目的。
15、什么是蔬菜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药剂防治)
就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蔬菜病害的方法。化学防治的药剂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病毒剂和杀草剂。其防治原理主要是: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化学免疫。在蔬菜发病之前喷洒杀菌剂防止病源菌的侵染,达到保护的目的,这一类杀菌剂是在病源菌侵入之前使用的称之为保护剂。蔬菜感病后喷洒的杀菌剂,具有阻止病害继续发展,或能使染病蔬菜恢复健康,这一类药剂在病原菌侵入后进行处理的,称为治疗剂,应用化学物质来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以免发生病害,称为免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