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勇
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050800 摘要:中国番茄品种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引进期、常规品种期、抗病杂交种期和高品质品种期,介绍了各时期的品种构成和品种特点,并指出了目前番茄品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育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番茄品种 演变 展望 番茄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和水果,大约在17世纪从葡萄牙传入中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蔬菜作物种植也只是最近五六十年的事,新中国成立前只有零星的种植,仅作为一种比较新奇的蔬菜。新中国成立后才在大城市周边兴起,60年代后大量传入农村。尤其自1983年番茄抗病育种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之后,通过近二、三十年的引种和选育,番茄育种的发展速度较快,现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了一种主要的蔬菜和水果。据统计2003年全国番茄播种面积达80.13万公顷,平均单产41, 301.1公斤/公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番茄品种已由过去的五、六十个,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个,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品种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基本满足了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中国番茄品种的发展经历可归纳为四个时期: 1. 品种引进期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外引品种,基本上没有中国育成的品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主要有:Best of All(最优、冠群)、Bonny Best(真善美)、Bounty(矮红金,美国,40年代)、Break o’day(初晓)、Britchard(潘嘉)、Cardinal King(卡德大红)、Chalk Early Jewel(早雀钻)、Early Chatham(卡森)、Earliana(安林娜,早红,早熟8号,早利,从日本引入)、Gold Queen(金后)、Greater Baltimone(大贝)、Globe(圆球)、John Bear(仲贝尔)、Marglobe(迈球)、New Globe(新球)、Pearl Harbor(珍珠港、华南5号)、Ponderosa(磅大洛沙)、Princess of Wales(魏妃)、Red Cloud(红云)、Sweet Meat(粉红甜肉)、Rutgers(卢特格,红体健)、Stone(石墩,石东)、Valiant(凡林脱、红瓦伦特、红瓦德特、、瓦尔特、红英雄)、Victor(胜利者,美国)、Yellow Pear(黄梨)、Yellow Plum(黄李)、Yellow Ponderosa(金磅大洛沙)、保加利亚10号、50年代从原苏联和东欧引入的比松、灯塔、哥立波夫、波兰摩雷33号以及日本兆光等,试种的品种60多个。 在各地栽培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苹果青、长箕大红、本地大红(青岛市农村所从1918年日本引入的大青皮株选)、402大红、北京早红以及1949~1952年从美国引进的粉红甜肉、格利克斯大粉、橘黄嘉辰、卡德大红等。 这个时期番茄品种的主要特点:番茄作为一种新奇的蔬菜种植,各地品种单一,种植比较分散,种植面积较小,果实较小,产量低,抗病性差,农户自己种植,自己留种。 2. 常规品种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番茄品种以常规种为主,国内自主选育的品种占居了优势,番茄种植呈规模化发展。中国原推广的番茄品种及杂种组合均不含抗主要病害的基因,70年代初,国内番茄生产上病毒病大发生,损失惨重,一般减产50%左右,个别地区个别年份甚至毫无收获,国内又出现了引种的小高潮。70年代从美国引进弗洛雷德(Florida MH-1)、Ohio MR-12、Ohio MR-9;1972年从日本引入强力米寿;1975年从墨西哥引进特罗皮克;从荷兰引进的满丝、荷兰1号(厚皮小红)、荷兰5号(北京大红)等番茄优良品种和抗病材料。 中国番茄品种选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一方面是有目的地从地方品种和所引进的优良的品种中进行株选,另一方面是用地方品种或外引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后进行选育。 有目的地从地方品种或外引品种进行株选的品种有:北京早红(从Stone中选)、强力米寿(从日本杂交种选)、锡粉1号(从强力米寿选)、密植红(从加八中选)、青杆早红(从弗洛雷德中选)、红玛瑙140和青岛早红(从6613中选)、汴红2号(从青岛早红中选)、粤农2号(从加州6号中选)、粤选1号(从粤农2号中选)等品种。 通过杂交选育番茄品种常用的主要亲本试材有:北京早红、粉红甜肉、早粉2号、强力米寿、罗城一号、66-13等,其中早粉2号、强力米寿和强丰在70~80年代成为常规种的主栽品种,席卷了中国几乎所有粉果种植区。 这一时期的番茄品种特点:以常规品种为主,产量比以前有明显地提高,果实比以前明显增大,抗病能力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尤其70年代引进的和国内选育的含有Tm-1基因的品种,对病毒能力的抗性有较大的提高。 3. 抗病杂交品种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主推的番茄品种,以抗病杂交种为主。80年代以单抗病毒病的杂交种为主,而90年代则以多抗的杂交种为主,与此同时,随着保护地发展,注重了冬春保护地品种的选择,番茄成为中国主栽的重要的蔬菜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苏省农科院徐鹤林专家开始了番茄杂交种的选育,育成了杂交种北京早红×364和苏红一号 (北京早红×524大红)等杂交种,1968年上海宝山县李美珍育成了浦红一号(北京早红×古巴402)等杂交种,在当地推广,但并未能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因为番茄杂交种虽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制种技术尚不成熟,种子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随着番茄品种在中国兴起和大面积种植,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引进的含Tm-1基因的番茄品种短期对病毒病的危害有明显地减轻,但随着TMV 1和2株系逐渐发展,Tm-1基因的抗性很快被击穿。中国番茄开始了新一轮病毒病抗性育种研究,促进了中国番茄抗病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双突破。 在中国对新的病毒危害一筹莫展的时候,1974年,美国康奈尔大学Munger教授赠送中国一份叫Manapal201( Tm-2nv)材料,具有高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TMV 0和1株系,引起了育种家的高度关注,这份材料生长缓慢、茎叶黄化,但和生长正常普通番茄杂交,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不但抗病,而且生长正常、坐果多、产量高、品质好。不过生长缓慢、茎叶黄化的基因nv与抗病基因高度连锁,极难打破,选育高抗病毒病的常规品种极为困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辽宁省种子公司李正德专家引进了国外番茄杂交制种技术,并改良推广,使之国产化、大众化,开创了中国番茄大规模杂交制种的先河,大大降低了番茄种子生产的成本,番茄杂种优势利用迅速普及,高抗病毒病的番茄杂交种迅速推广。后又由Manapal201( Tm-2nv)与北京早红杂交转育成早熟的矮黄(Tm-2nv)、由矮黄(Tm-2nv)与强力米寿杂交转育成粉果的黄粉(Tm-2nv)等。自70年代末至90年代前期以黄苗为主要亲本的抗病杂交种成为中国番茄抗病毒病育种的一大特色,由黄苗相继育成了西粉系列、中蔬系列、佳粉系列,苏抗系列、东农系列、浙杂系列等抗病毒病的杂种一代达50多个。病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抗病育种工作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含Tm-1基因的番茄品种强力米寿、强丰以及含Tm-2nv的系列番茄品种的推广,TMV 0、1株系的危害明显降低,但TMV 2、1.2株系迅速成为主导病毒小种,同时随着中国番茄的迅速发展,南方的青枯病,北方保护的叶霉病的危害也迅速引起了育种者的高度重视。 在90年代具有复合抗性的番茄品种得到了迅速推广。中国农科院利用引进的OhioMR-9、OhioMR-12等含Tm-2a 基因的试材,育成了抗TMV 4个生理小种的品种中蔬5号(强丰×OhioMR-9)、中蔬6号(强力米寿与玛娜佩尔、OhioMR-9、特罗皮克、丰龙、农神、OKTm-2nv、美选和花叶大粉的混合花粉杂交),还育成了抗病毒病、叶霉病和枯萎病具有三抗的中杂8、9、11、12号等;北京农林科学院育成了抗病毒病和叶霉病的双抗1号、双抗2号和佳粉15号等;辽宁省农科院利用含Tm-2a 和抗青枯病基因的金星试材育成了耐低温抗病毒病较抗青枯病的L402,还育成了抗病毒病和叶霉病的辽粉杂1号、辽粉杂3号、佳源大粉和辽园多丽等;沈阳农业大学育成了抗病毒病和叶霉病的沈农大粉和沈农大红等;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育成耐低温弱光、抗病毒病、叶霉病、筋腐病具有三种抗性的农博粉帝和农博粉4号等。 南方五省(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立番茄抗青枯病选育协作组,引进抗青枯病材料Venus、Satum、Ls89、湘引79-1、CL9-0-0-1-3、CL123-2-4、CL143-0-10-3等,相继育成了秋星、夏星、粤红玉、粤星、丰顺号、杂优1号、2号、3号、湘番茄1号、2号、洪抗1号等一批抗青枯病的杂交组合品种广泛应用于生产。 这一时期前期以西粉3号、毛粉802、东农704为代表,后期以L402、中杂9号和佳粉15号为主栽品种。这个时期番茄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以杂交种为主流,品种丰富,抗病性有显著提高,适合保护地生产的番茄品种占据了优势,基本实现了高产与抗病的统一,基本能满足种植者的需求。 4. 高品质品种时期 番茄品质包括外观品质、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由于番茄是浆果,其耐贮运性和长货架期则成为影响番茄外观品质的重要一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耐贮运适于基地大规模生产的番茄品种受到了种者和经营者的欢迎,美国肉质较厚的耐贮运的番茄试材得到广泛应用,辽宁省种子公司育成了利生1号、利生8号;抚顺市北方番茄种子研究所育成了合作903、905、906、908等;西安市蔬菜所育成了金棚、保冠1号、3号等;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出农博粉3号、农博粉5号、农博粉钻等;以及从国外引进了果形美观的番茄品种如美国大红、大红409;以色列144、189等;荷兰瑞克斯旺的玛瓦、73-40、百利、斯特普;西班牙的卡伊罗等。沈阳农业大学培育出了中果型的能成串上市的串番茄“ST”系列品种;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公司育成串番茄品种农博红冠、农博红钻、农博红星、农博红11号、农博红13号等品种;沈阳星光种业公司培育出盖伦系列品种。尤其合作906和金棚、保冠的大面积推广,引发了中国番茄品种史上的一次品质改良的革命。 另外中国华中农大叶志彪教授等通过转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育成了华番一号耐贮番茄杂交种。 风味品质优良的番茄品种的选育也在进行着,90年代后期相继从台湾农友引入高糖度的小型番茄圣女、碧娇、千禧等,紧接着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京丹1号和“绿宝石”等,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出仙女、甜妹、万人迷等。 这个时代的番茄品种的主要特点:品质已成为育种者、种植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首要的目标,外形美观、风味优美、便于贮运、抗病高产、周年供应成为大家共识。 5. 中国番茄品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通过近20年番茄育种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番茄育种水平在某些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的番茄品种水平从总体而言与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番茄品种在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良。 目前中国培育的番茄品种仅抗2~3种病虫害,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番茄病毒病的危害依然很重,尤其是2009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大肆危害中国北方番茄主作区,抗或高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灰霉病、晚疫病的番茄品种尚未见诸栽培生产,抗青枯病的品种仍未克服果型偏小的缺点,根线结虫病又在危害中国的番茄生产;抗低温弱光和高温强光的保护地专用品种还未出现;品质育种刚刚起步,目前的品种仍存在果实着色不良、果蒂花蒂较大、畸裂果率较高的缺点,果实的耐贮运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风味优良的品种尚未在大果型实现等;中国已是加工番茄的出口大国,但仍以常规种里格尔87-5为主,品种较为单一,产量、抗性和熟性仍不能满足番茄加工的需求等等。培育优质、高产、抗逆、多抗、适于多种栽培形式的番茄品种仍需中国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同时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国际知名的番茄育种大公司的品种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甚至在中国建立科研基地,不断吸纳中国番茄育种工作者,谋求实现育种的本地化。可喜的是2006年园艺学会番茄分会在沈阳成立,望番茄育种工作者在学会的领导协调下,发挥以往抗病协作攻关的精神,分工协作、多学科配合,定期总结交流和材料交换,发挥群体优势,培育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的番茄品种。 作者个人简介: 霍建勇:男,石家庄农博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育种工作。电话:15133119736,E-mail:huojianyong@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