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防治方法一 ——西瓜与茼蒿套种
回答公司:  添加时间:11年04月27日  点击数: |
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尖镰孢菌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中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在离开寄主的情况下,能存活5-6年,部分病菌可存活10年以上。西瓜枯萎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先在寄主管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然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病菌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破坏细胞,使导管内积累果胶类物质,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多,病株率可达70%左右,病残体及病粪,种子亦可传病。西瓜枯萎病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其病菌适宜温度在25-30℃,土温低于23℃,高于34℃,发病则轻,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病重。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病部纵裂,有淡红色(琥珀色)胶状液溢出,根部腐烂变色,纵切根颈,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
防治西瓜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用葫芦或新土佐等高抗枯萎病的葫芦科作物做砧木嫁接西瓜品种,只要注意彻底断掉西瓜根,苗子栽植时,不使嫁接口部位与土壤接触,就会有效地防止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采用嫁接虽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但费时费工,不利大面积推广。
各种作物都有分泌特殊物质的特性,这些特殊物质对某些病虫具有一定的防治和驱避作用。因此,掌握各类作物分泌物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间套,利用其互补作用就能达到防病驱虫的目的。
以茼蒿不同器官水浸液与苯甲酸、肉桂酸两种酚酸为供体,研究茼蒿对西瓜的化感作用。探讨茼蒿对西瓜的化感效应及其生理生化机理;探讨茼蒿对西瓜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探讨茼蒿与连作西瓜伴生对西瓜生长发育、枯萎病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苘蒿对西瓜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根、茎、叶水浸液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指数、胚轴长,幼苗的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干重的影响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明显。 2 茼蒿对西瓜产生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表明,不同浓度根、茎、叶水浸液对西瓜种子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西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特性,能提高西瓜幼苗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 3 相同浓度下,根水浸液,茎、叶水浸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化感作用程度:叶水浸液>茎水浸液>根水浸液。 4 茼蒿浸提液缓解西瓜自毒作用试验的结果表明,浓度为80g.L<'-1> 的根、茎、叶水浸液与浓度为0.8g.L<'-1>苯甲酸、肉桂酸分别混配,能缓解苯甲酸、肉桂酸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缓解效果明显;能提高酚酸胁迫下的西瓜幼苗叶片保护酶POD、SOD、CAT活性,降低MDA 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从而提高幼苗自身的防御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幼苗的生长;不同器官对西瓜自毒作用的缓解程度不同,即叶水浸液>茎水浸液>根水浸液。 5 茼蒿与西瓜盆栽降低了西瓜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但须根数量增加,从而使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西瓜重茬田,四棵、八棵茼蒿与西瓜伴生可以促进西瓜生长发育、降低枯萎病的发生,提高西瓜产量,但低密度(套作,距西瓜根部10cm左右,分部在西瓜根部四周并控制苘蒿株高10cm~15cm)茼蒿的促进作用更大。
。
试验证明,茼蒿根系的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通过前作种植或间种茼蒿,可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现将其种植方式介绍如下:
前作种植茼蒿作蔬菜或绿肥。在西瓜种植面积不大的城镇附近,在准备种植西瓜的地块,前作可种植茼蒿作蔬菜出售。如果是远离城镇,又无种植蔬菜出售的习惯,而西瓜种植面积较大,可在西瓜地种植一季茼蒿翻耕作绿肥,这样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有效预防西瓜枯萎病。
由于茼蒿的根系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西瓜与茼蒿同穴种,可抑制西瓜重茬病(枯萎病)。方法是将茼蒿与西瓜同穴种植,即在西瓜播种或定植时,将3~5粒茼蒿种子播种在西瓜同一穴中,茼蒿出苗后划破地膜放苗出膜,待茼蒿长到20厘米左右高时,为减少茼蒿与西瓜争光、争肥和争水的矛盾,可将茼蒿拦腰截断,以保持茼蒿根系分泌物的作用,达到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目的。
茼蒿西瓜插播法。春季移栽定植西瓜苗的同时在瓜苗附近点种几粒茼蒿种子,让瓜苗和茼蒿同步生长,等茼蒿苗长到30厘米时,用手掐下20厘米食用。如果是盖地膜西瓜,等茼蒿苗出土后,要及时将苗领出薄膜以外,以免地膜烤死苗。
西瓜根际种植茼蒿也能抑制枯萎病的发生,用柳枝把或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
备注:因土壤、气候及栽培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