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是甜瓜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各地都有发生,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多在春末夏初的温室或大棚造成危害。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一般轻度影响甜瓜生产,个别严重棚室或地块损失可达30%以上。此病还侵害多种其他瓜类蔬菜。 『症状』 此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仅为害叶片。初在中下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发展,叶正面褪绿坏死,最后变褐,形成不规则形的坏死大斑,潮湿条件下叶背产生紫灰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叶背病斑周围常形成水渍状深绿色不规则环纹。病叶由下向上发展,特别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
『病原』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 属鞭毛菌古巴假霜霉真菌。病菌游动孢子囊梗从气孔伸出,无色,主干58.5~197.4微米,基本略膨大,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呈卵形至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淡褐色,单细胞,大小为18.4~36.8微米×13.2~21.1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冬季温湿内为害越冬,南方可常年发生;借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生长温度15~30℃,孢子囊萌发适温15~22℃,气温15~22℃时,叶面有水滴即可发病,温度20~26℃,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宜病菌生长,气温15~20℃,相对湿度83%时病菌即大量产孢,适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结露是游动孢子囊萌发和游动孢子侵入的必要条件。保护地内空气湿度是发病的关键。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2、保护地采用高垄地膜覆盖配合滴灌或管灌等节水栽培技术。 3、发病期适当控制浇水,并注意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4、发病初期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保护。保护地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霜脲·锰锌粉尘剂15kg/hm2 喷粉防治,7~10天防治1次。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
照片描述:请输入照片描述




缺钙[症状] 上位叶形变小,向内侧或外侧卷曲,且叶脉间黄化,叶小株矮;若长时低温、日照不足或急晴高温则生长点附近叶缘卷曲枯死.
[发生原因]
土壤氮、钾多或干燥均影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或土壤酸性均产生缺钙症;根分布浅,生育中、后期地温高亦易发生缺钙症。
[防治方法]
钙不足时,可施石灰肥料,且要深施于根层内,以利吸收;避免一次大量施入氮、钾肥;确保水分充足;应急时用o.3%氯化钙水溶液喷洒。
缺钾[症状]
在甜瓜生长早期,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在次序上先是叶缘,然后是叶脉间黄化,顺序很明显;在生育的中、后期,中位叶附近出现和上述相同的症状;叶缘枯死,随着叶片不断生长,叶向外侧卷曲;品种间的症状差异显著。
注意叶片发生症状的位置,如果是下位叶和中位叶出现症状可能缺钾;生育初期,当温度低,覆盖栽培 (双层覆盖)时,气体为害有类似的症状;同样的症状,如果出现在上位叶,则可能是缺钙;生长初期缺钾症比较少见,只有在极端缺钾时才出现;仔细观察初发症状,叶缘变黄时多为缺钾,叶缘仍残留绿色时则很可能是缺镁。
[发生原因]
在沙土等含钾量低的土壤中易缺钾;施用堆肥等有机质肥料和钾肥少,供应量满足不了吸收量时易出现缺钾症;地温低,日照不足,过湿等条件阻碍了对钾的吸收;施氮肥过多,产生对钾吸收的拮抗作用。
[防治方法]
施用足够的钾肥,特别是在生育的中、后期,注意不可缺钾;甜瓜植株对钾的吸收量平均每株为7克,与吸收氮量基本相同,确定施肥量要考虑这一点;施用充足的堆肥等有机质肥料;如果钾不足,可用硫酸钾平均每667平方米3—4.5千克,一次追施。
缺磷[症状]
苗期叶色浓绿,硬化,株矮;成株期叶片小,稍微上挺;严重时,下位叶发生不规则的褪绿斑。
[发生原因]
温度低时,即使土中磷素足亦难被吸收,容易出现缺磷症;此时缺磷则品质下降,故生育初期提高磷的利用率显得更重要。甜瓜吸磷高峰是瓜膨大后期,此时缺磷则品
质下降。
[防治方法]
甜瓜苗期特需磷肥,故培养土每升应施五氧化二磷1.5克;缺磷时,生育途中防治比较困难,应于定植前施足有机肥料。
缺镁[症状]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位叶的表面异常,叶脉间的绿色渐渐地变黄,进一步发展,除了叶缘残留一点绿色外,叶脉间均黄化。品种间发生程度、症状有差异。生育初期,结瓜前,发生缺绿症,缺镁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在保护地里由于覆盖,受到气体的障害;注意缺绿症发生的叶片所在的位置,如果是上位叶发生缺绿症可能是其他原因;缺镁的叶片不卷缩,如果硬化、卷缩应考虑其他原因。症状发生在下位的老叶上,致使下位叶机能降低,不能充分向上位叶输送养分时,其稍上的上位叶发生缺镁症;缺镁症状与缺钾症状相似,区别在于缺镁是从叶内侧失绿;缺钾是从叶缘开始失绿。
[发生原因]
土壤中含镁量低,如在沙土、沙壤土上未施用镁的露地栽培易发生缺镁症;钾、氮肥用量过多,阻碍了对镁的吸收,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反应更明显;收获量大,但没有补充施用足够量的镁。
[防治方法]
据土壤诊断可知,如缺镁,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镁肥料;注意土壤中钾、钙等的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平衡;避免一下子施用过量的、阻碍对镁吸收的钾、氮等肥料;应急对策是,用1%~2%硫酸镁水溶液喷洒叶面。
缺铁[症状]
植株新叶除叶脉全黄化,渐渐地叶脉失绿,继而腋芽亦呈黄化状;此黄化较为鲜亮,且叶缘正常,整株不停止生长发育。
[发生原因]
因铁在植体内移动小,故黄化始于生长点近处叶;及时补铁,则于黄化叶上方会长出绿叶;碱性土、磷肥过量、土壤过干过湿以及温度低等情况下,均易发生缺铁症。
[防治方法]
土壤pH值应在6-6.5间,防止碱化;注意调节水分,防止过干过湿;发生缺铁症,应用硫酸亚铁O.1%—0.5%水溶液,或柠檬酸铁100xlo(-6)液喷洒叶面。
缺锌[症状]
从中位叶开始褪色,叶脉清晰可见;叶黄化至呈褐色枯死,叫片向外侧微卷曲;生长点近处节间缩短,新叶不黄化。
[发生原因]
锌在植株体内移动比较容易,故缺锌症多在中下位叶。光照过强、吸磷过多、土壤pH值过高等条件均影响吸收锌元素而致缺锌症。
[防治方法]
土壤不要过量施磷;一般缺锌时可每667平方米施硫酸亚锌1.3千克;应急时用0. 1%- o.2%硫酸锌水溶液喷洒叶面。 症状】甜瓜缺氮:下位叶至上位叶逐渐变黄,初发病时叶脉间变黄,叶脉凸出可见,最后叶变黄。甜瓜缺磷:苗期叶色浓绿、硬化、矮化,叶片小稍微向上挺,严重时,下位叶产生不规则褪绿斑。 甜瓜缺钾:甜瓜生长前期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从叶缘,然后是叶脉间黄化。
甜瓜缺镁:上位叶表现异常,叶脉间的绿色渐渐地变黄,严重缺镁时,除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叶缘间均黄化。
甜瓜缺铁:植株的新叶除了叶脉全部黄化,渐渐地叶脉失绿,用营养液培养的幼苗可见到上位叶黄化现象。
【病因】缺氮原因:一是前茬地施有机肥少、土壤含氮量低。二是露地栽培时降雨多,氮被淋失。三是砂土、砂壤土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易缺氮。四是气温低以有机肥为主的,肥料分解慢,氮一时供应不足。
缺磷原因:土温低时,即使土壤磷素足够,但也难以吸收,易导致缺磷。土壤中全磷含量150mg/100g以下时,施用磷肥效果明显。
缺钾原因:在砂土等含钾量低的土壤中或肥料中钾含量不足或地温低日照不足,阻碍了对钾的吸收或施氮过多产生对钾吸收的拮抗作用,均可出现缺钾症状。
缺镁原因:土壤含镁量低或土壤中钾、氮过量妨碍了对镁的吸收,尤其是保护地更加明显。
缺铁原因:一是碱性土壤易缺镁。二是磷肥过量也易缺铁。三是土壤过干过湿、温度低,根的活力不强易发生缺铁。四是土壤中铜、锰过量,妨碍对铁的吸收引起缺铁。
【无公害防治】1、缺氮时可在甜瓜授粉2周后,追肥稀薄液肥或叶面喷施氮肥,施用氮肥时,平均每株甜瓜需氮5g,施氮基准应为12g。
2、防止缺磷从定植前施用足够有机肥入手,苗期培养土平均每升要施1300mgP2O5 ,才能满足甜瓜幼苗需要。每结瓜株磷吸收量为2g,生产上应按16g基准施入磷肥。
3、防止缺钾 甜瓜对钾的吸收量平均为每株7g,按此标准计算施入足够的钾肥,可施用腐熟有机肥或堆肥,以满足甜瓜生育中后期对钾肥的需要。此外,还可一次追施硫酸钾,每667m2 追3~4.5kg。
4、防止缺镁 栽植前要施足镁肥料并注意土壤中钾、钙等的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平衡,尤其是氮、钾不要过量,以利镁的吸收和利用。应急时,叶面喷洒1.5%硫酸镁水溶液。
5、防止缺铁 种植甜瓜的土壤Ph6~6.5为适,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应急时叶面喷洒0.3%硫酸亚铁或柠檬酸铁100mg/kg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