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回答公司:  添加时间:13年05月20日  点击数: |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豇豆病毒病:是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常见的有豇豆花叶病与豇豆黄花叶病。主要病毒病原是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叶上显黄斑、黄绿相间与深绿相间的花斑、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小,甚至不能开花以至死亡。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减少病源。发病之前或始期,采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等杀菌剂防止真菌病害。发现蚜虫及时喷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重点喷叶背面。消灭病毒源。病毒病发生后,多给些肥水,并喷洒0.1%-0.5%磷酸二氢钾,可减轻损失。
2、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或叶斑病,是近年发生较严重的叶部病害。初期叶片发生赤、紫褐色小点,扩大呈近圆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菌,致使叶片变小、落叶、结荚减少。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洁田间,减轻病害蔓延。药剂防治:可用1:1:200波尔多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豇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重者叶柄和种荚也可为害。开始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疮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等,10-15天1次,连喷2-3次。
4、豇豆白粉病:为害叶片为主,也为害蔓和荚。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成紫褐色斑,上面覆一层稀薄的白粉,叶斑沿脉发展,白粉覆满全叶,引起大量落叶。此病在南方普遍发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悬浮液300倍,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5、豇豆枯萎病:苗期主要病害。症状是引起根茎腐烂,植株萎蔫。主要采用轮作,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来防治。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
1、小地老虎:又名"地蚕",是为害幼苗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在表土层或地表为害,3龄前幼虫啃食幼苗叶片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幼苗死亡。防治:早春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毒饵诱杀4龄以下幼虫,将5千克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小地老虎暴食初期,用 25%敌杀死或25%速灭杀丁2500倍液喷洒植株基部及四周,效果较好,也可结合人工捉杀幼虫。
2、豆野螟(豆荚螟):也称豆荚野螟或豇豆钻心虫。豆野(荚)螟幼虫现蕾前主要为害叶片,以后则钻入花冠及幼荚蛀食为害,造成花蕾与荚的脱落,蛀食后产生蛀孔,并产生粪便引起豆荚腐烂,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要及时,在豇豆开花期发现幼虫立即用10%氯氰菊酯乳油或50%杀螟松乳剂或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杀,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选用早熟品种,实行与粮食作物间作,保持田间一定湿度可减轻危害。
3、蚜虫:是豇豆主要虫害,又是豇豆病毒病主要传毒媒介之一,在幼苗期开始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为害。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抗蚜威8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敌杀死乳剂2000-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红蜘蛛:又名火龙。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叶片被害后,逐渐变成红黄色,似火烧,最后叶片脱落,果实干瘪,植株变黄枯焦。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或三硫磷等药剂交替喷杀,重点喷叶背面,连续喷2-3次。
5、豆象:也是豇豆上最严重的害虫。成虫在嫩荚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食种子为害,使籽粒蛀成空壳,不能食用,严重的影响种子发芽及其商品质量。防治:可在花期喷杀虫剂,收获籽粒晒干后,采用药剂熏蒸。一般以磷化铝或氯化苦等熏蒸豆粒和贮藏库,可杀虫兼杀卵。有的地方也采用沸水浸烫,石灰缸或密封贮藏等方法,也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