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多发生在收获期花球上,植株老叶发黄萎垂,发病初期茎基部呈半透明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病斑,中下部包叶在中午似失水状萎蔫,初期早晚尚可恢复,反复数天萎蔫加重就不能再恢复,表皮稍下陷,茎基部的病斑不断向上扩大逐渐变软腐烂;在现蕾期,花球呈半透明水渍状,腐烂部位逐渐扩展致使部分或整个花球软腐,腐烂组织会发出难闻的恶臭。
特点
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可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昆虫等传播,从自然裂口、虫伤口、病痕及机械伤口等处侵入。病菌发育适温25~30℃,喜高湿环境,不耐强光和干燥。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多雨天气及高湿条件,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发病重。
(5)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未腐熟或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1)在种球长到拳头大小时,适当控制浇水,增施磷钾肥。如追施过磷酸钙、草木灰、骨粉等,可增强抗病性。
(12)留种株花球长至2/3大小时,削去中间不易抽出的部分,只留旁边3个花枝,切口处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腐。
物理防治
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
生物防治
(1)种子灭菌:
农抗751杀菌剂100倍液15 ml浸拌200g种子,吸附后阴干。
(2)发病时喷施:
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
90%新植霉素4000倍液。
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1)浸种:
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适量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后,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或用2.9 ml硫酸锌溶解后温度控制在39℃,浸种20分钟后冲3分钟晾干后播种。
或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冲洗后晾干播种。
(2)拌种:
每千克种子用漂白粉10~20克(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将种子拌匀,后放入容器内封存16小时,均可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上携带的黑腐病菌。
或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预防苗期黑腐病的发生。
(二)喷施用药
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
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0%氯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
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
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三)保护地栽培
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1kg/亩
(四)药土 3%米乐尔颗粒剂1份+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份+干细土30份,该病流行地区,移栽时穴施。(参考:中国农业病虫检测网)
扫一扫,关注【文兴种苗】微信订阅号:wxseed5 企业官方网站:http://www.wxse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