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规律: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常引起落叶、落果,尤其是在大棚、温室中发病严重。番茄早疫病病原为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病害爆发流行。春季保护地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叶面有水膜,利于病害发生。
(二)早疫病症状:
番茄早疫病发生普遍,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层。茎及叶柄上病斑为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多产生于分枝处。果实多在绿熟期之前(青果)受害,多在花萼或脐部(后期在果柄处)形成黑褐色近圆形凹陷病斑,病部密生黑色和白色霉层。发病后期,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植株枯死,产量损失严重。
(三)防治方法
1.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雨后及时排水。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避免与土豆、辣椒连作。早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番茄拉秧后及时清除田间残余植株、落花、落果,结合翻耕土地,搞好田间卫生。
2.大棚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每次灌水后—定要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尤其需要调整好棚内水、气的有机配合,这是防止早疫病的有效手段。
3.在栽培上,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强健,在整枝时应避免与有病植株相互接触,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要求施足基肥,每亩达到万斤厩肥,生长期间应增施磷、钾肥,按N:P:K为1:1:2追施,特别是钾肥应提倡分次施用,分别作基肥和坐果期追肥,一般以每亩20—25kg硫酸钾为宜。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抗性。
4.种子处理。种子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采用2%武夷霉素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粘附于种子表皮或潜伏在种皮内的病菌。
5.栽前棚室消毒。连年发病的温室、大棚,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100m³空间用硫磺0.25kg、锯末0.5kg,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或采用45%百菌清烟剂,标准棚每棚100g,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1000g喷洒。
6.在蕃茄苗期,病害发生前应注意用保护剂,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可发用下列保护剂:77%氢气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每7—10天喷一次。
7.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它病害的预防,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kg亩。视病情间隔7—10天用1次药。在田间开始发病,部分叶片或茎秆上有病斑发生时,应及时喷施治疗剂进行防治,以保护剂和治疗剂混用效果最好,可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氢铜·福美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800—1200倍液;茎叶喷雾,视病情隔7天喷药1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8.保护地还可采用烟熏法,于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l0%腐霉利烟雾剂200—400g/亩,隔5—10天烟熏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