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粉病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的新生病害,在内蒙古、辽宁、山东、山西、黑龙江、天津等地均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趋势。该病害可引起番茄减产 5%~10%,严重时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红粉病除侵染采前番茄果实外,还能引起番茄采后和贮藏期腐烂,应予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 病原菌
番茄红粉病的致病菌为半知菌类真菌粉红单端孢,除侵染番茄外,还能导致黄瓜、棉花、苹果等多种作物发生红粉病。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产孢温度为20~30℃,耐酸碱能力较强。
2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①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环境条件适宜时亦可侵染叶片。发病初期,果蒂现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至深褐色,不凹陷,后期可扩展至整个果面。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霉层,并逐渐变为粉红色,病果最后腐烂。
②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孢子随番茄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以分生孢子传播到番茄上,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并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温室内番茄栽植过密、灌水过多、通风不良,易发病。一般中下部果实先发病,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每亩种植植2400株,避免植株过密;及时整枝和摘除多余的侧枝,适时摘除老叶、病叶和病果,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在保证番茄生长适温的前提下,及时放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合理浇水,尽量采用滴灌和膜下浇水,避免增加棚室湿度。
3.2 药剂防治
发病后要及时防治,控制病情发展。可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6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为了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上述药剂交替使用,于番茄采收前7天停止用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