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幼苗绿色、叶色浓绿、总叶片数 16 叶、茎杆粗壮(中部直径 1.4 ㎝)、穗纺锤形、中散。籽粒黄色,壳褐色,株高 135 ㎝左右,穗长 30 ㎝,穗粒重 40 — 50 克 ,千粒重 20 — 24 克 。
1.2 生物学特征:春播生育期 108 天,再生栽培 90 天,北方夏播 120 天。高抗倒伏和抗旱,中抗丝黑穗病。
2 栽培技术
2.1 春季栽培 2.1.1育苗。3月25日4月5日前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播种,秧田与大田比为1:10,每亩用种量为400克。播种时先翻耕苗地,用25%复混肥15千克撒施,然后整地开沟稀播,并用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覆土后盖上薄膜,齐苗后于傍晚揭膜。 2.1.2移栽。苗龄在20—25天、3.5—4叶时及时移载。移栽前2天每亩用乙草胺60—75毫升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杂草,移栽时按行距40厘米,先开沟,然后撒施25%复混肥50千克,再进行打孔定植,株距为20厘米,密度为8000-9000株/亩。高粱苗要大小分级分开移植,叶向一致,移植的当天应浇上活棵肥(每50千克水加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250克)。
2.1.3 追肥。移植后10天左右趁土潮时,每亩施45%复合肥12千克。6—7叶前对生长弱小的苗抓施平衡肥。在嗽叭口期,亩施尿素10千克加氮化钾7千克,以后看长势酌情施用。
2.1.4 防治病虫害。高粱害虫主要有蚜虫和螟虫。蚜虫可采用10%一遍净1500倍液喷雾,螟虫可用18%杀虫双300倍或5%锐劲特1300倍液防治,整个生长期使用3次以上,其他农药慎用。多雨年份要注意纹枯病的防治。抽穗破壳期施用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黑穗病。
2.2 秋季再生苗超高产的关键技术
2.2.1 种好头季春播高粱。 秋季再生高粱的高产丰收,要靠头季打好基础,除对头季高粱下足基肥和按高产栽培外,其栽培技术要点是:3月底4月初播催芽种,稀播匀播薄膜育壮苗,4叶1心至5叶按大、小苗分类带土移栽,适宜密度株行距20cmx38cm,单株移栽,每hm2栽足12.5万-13万株,栽后浇足定根水,如发现缺蔸、死苗,应及时补栽大苗,保证苗全、苗齐。后期抓好高粱螟和蚜虫的防治。达到基秆粗壮、叶片青秀、无病虫,成熟基本一致。
2.2.2 旱施再生腋芽肥。 于头季收获前5-7天浇灌一次水,并追施尿素150kg/ hm2,防止蔸子老化,促进再生腋芽早萌发,提前施腋芽肥,可提早生产季节3-4天。
2.2.3 把握头季适宜收获期。 头季的收获期对秋季再生很重要,要认真严格把关。当高梁穗子中下部籽粒手捏有粘稠浆,中上部籽粒已硬实时(80%成熟)就可收获,还可发挥高粱的后熟作用。因此,湘两优糯粱1号的适宜收获期,我县中山区为8月10日前,即有利于头季高产,又有利于秋季再生丰收。据我县中低山区的栽培记载,湘两优糯粱l号秋季再生从腋芽萌发至成熟需有效积温940℃左右,而从本地区的热量资源分析,湘两优糯粱l号于8月11日萌发至10月31日成熟期间,大于高粱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有效积温为960℃左右。因此,其气温条件有利于丘陵山地秋季再生的 高产栽培。 2.2.4 留矮桩、施基肥、浅中耕、秸秆覆盖。 收获砍秆时,用利刀斜割断秆,砍秆时谨防蔸口破裂,以免伤口带皮和积水,留桩高度3-4cm,争取倒一节腋芽萌发成熟。砍秆后每公顷撒施尿素150kg或复合肥300kg,并进行浅中耕。然后将其秸秆覆盖行间,保湿保水防旱效果好,再生苗生长快而壮。 2.2.5 留足基本苗。 腋芽出现后及时间苗,采取每株留2苗或"121"苗的间隔间苗留苗方式。头季高粱长势差的丘块每株留2苗,长势好的丘块则按"121"方法留苗,即按第一株留l苗、第二株留2苗、第三株留l苗、第四株留2苗的顺序留苗……,依此类推,每顷留苗22.5万-25.5万株,间苗时注意留壮苗,除去弱小苗和拥挤苗。 2.2.6 中后期控制施氮肥。 秋季再生高粱适宜的生长季节较短,不能靠大穗增产,而是要靠多穗增产。因此,中后期一般不施用以氮素为主的化肥,以防贪青晚熟。用时采取不施肥或少施肥办法,缩短其营养生长期,加快生殖生长进程,促进早熟高产。 2.2.7 主攻高粱螟。 秋季再生高粱螟的发生与危害比头季严重,应在定苗后、大喇叭口期、齐穗期各防治一次,防止高粱螟钻心死苗和钻秆损穗,切实保证95%以上的成苗(穗)率,达到保苗、保穗、保丰收之目的。 |